说话间,几个女兵推着一辆小车过来,车上装着新造的船锚。这船锚比龙港现有的船锚大一圈,用的是永嘉的精铁,看起来非常坚固。“这船锚能固定住十丈长的大船,就算遇到大风浪也不会被吹走。”阿帆说,“我们还改良了渔网,网眼大小合适,能捕到更多的大鱼,还不会伤到小鱼苗,以后海里的鱼就不会越捕越少。”
阿港看着新船锚,看着改良后的渔网,心里充满了希望。他想起五年前龙港刚独立时,只有三十艘旧渔船,四百多口人,每天都要防着平阳和苍南的人来偷袭。现在,龙港有了一百二十艘渔船,四千七百多人,还能造更大的远洋船,以后龙港的渔民不仅能在近海捕鱼,还能去远海,去更远的地方,找更多的资源。
“阿帆姑娘,谢谢你们。”阿港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哽咽,“龙港的人以前总说,我们是夹在平阳和苍南之间的孤舟,随时都可能翻。可现在,有了永嘉的帮助,有了这些新船,我们再也不是孤舟了,我们能在大海上乘风破浪!”
阿帆笑着拍了拍阿港的肩膀:“不用谢,我们是一家人。以后,永嘉会帮龙港建更多的船坞,造更多的渔船,还会帮你们建鱼市,让你们的鱼获能卖到更远的地方,换更多的钱和物资。龙港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夕阳西下,龙港的船坞里,新造的渔船扬起了帆布,在暮色中像一只只展翅的雄鹰。阿港站在船坞边,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默默想着:妫含首领说得对,团结比分裂好,合作比打仗好。现在,鳌江的潮声里,再也没有刀光剑影,只有渔船的马达声,只有渔民的欢笑声,只有两岸百姓往来的脚步声。
跨鳌江石桥的开工仪式,选在一个晴朗的早晨。鳌江两岸挤满了人,平阳的、苍南的、龙港的百姓都来了,大家手里拿着铁锹、锄头,脸上带着期待的笑容。妫含站在奠基的土堆前,手里拿着一块刻有“永固”二字的青石板,身后是阿烈、阿溪、阿港三位首领,还有一万名永嘉郡女兵。
“今天,我们在这里埋下跨鳌江石桥的第一块砖,也埋下平阳、苍南、龙港团结的种子。”妫含的声音顺着江风传得很远,“这座桥不仅能让两岸的人方便往来,还能让我们的心连在一起。以后,平阳的稻能运到苍南,苍南的矾能运到龙港,龙港的鱼能运到平阳——我们再也不是三个分开的部落,而是一家人,是永嘉郡里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阿烈、阿溪、阿港一起上前,和妫含一起将青石板埋进土里。青石板落下的那一刻,两岸的百姓都欢呼起来,掌声和欢呼声盖过了鳌江的潮声。阿烈看着身边的阿溪和阿港,想起以前平阳、苍南、龙港互相厮杀的日子,心里一阵感慨——要是早知道团结能有这么好的日子,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流血牺牲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女兵们带着两岸的百姓一起建桥。平阳的石匠负责凿石头,苍南的矿工负责运石料,龙港的渔民负责用渔船运送大型构件。大家分工合作,没有一点怨言。阿溪每天都会去工地看看,看到苍南的人和平阳的人一起搬石头,一起吃饭,心里满是欣慰——以前苍南和平阳是仇人,现在却成了兄弟,这都是永嘉带来的改变。
阿港则带着龙港的渔民,用渔船将沉重的石梁运到江心。渔民们小心翼翼地操控着渔船,将石梁准确地放在桥墩上,每完成一根,都会欢呼一阵。阿港看着渐渐成型的石桥,想起以前两岸的人只能靠渡船往来,遇到大风大浪就只能等,现在有了这座桥,再也不用怕了。
三个月后,跨鳌江石桥终于建成了。石桥长五十丈,宽三丈,用青石板铺成,两侧有石栏杆,栏杆上刻着平阳的猛虎、苍南的明矾、龙港的渔船图案,象征着三地的融合。通车那天,两岸的百姓都涌到桥上,平阳的人提着稻种,苍南的人扛着明矾,龙港的人挑着鱼干,互相交换着礼物,笑着、闹着,像过年一样热闹。
妫含站在桥中间,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充满了成就感。永嘉郡的领土又扩大了,不仅是土地面积的增加,更是人心的凝聚。她知道,这座桥不仅连接了鳌江两岸的土地,更连接了三地百姓的心。以后,永嘉郡会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团结,再也不会有分裂和战乱,只会有和平与繁荣。
夕阳下,跨鳌江石桥的影子倒映在江面上,像一条连接三地的纽带。平阳的路、苍南的矿、龙港的船,都因为这座桥,因为永嘉的基建,因为大家的团结,变得越来越好。鳌江的潮声里,终于只剩下了笑声,只剩下了幸福的歌声。
喜欢我穿越在温州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我穿越在温州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