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海知道舅兄好意。”林如海跟在贾故身后,即不在意他多管闲事,也不在意他在自家园子里的随意,宽和笑道,“政务有冲突,实为正常。每年举子数百,官场职位,总有人盯着着。如海只忠于皇命罢了。”
贾故干笑了一声。
皇命这个大道理才使人为难呢,说的是君王出口成宪,君令不改,可实际上呢?
皇家想抬举贾家时,即使错摆明面上,风光也皆许他们。不想抬举时,揪着往日错处发落,只判个抄家流放就是皇恩浩荡。
人都是要给自己挣活路的。
若天下皆是忠心之奴、忠心之臣,那史书也不会如此精彩了。
可这种大逆不道的实话也讲不得,贾故便越过不提。
走过假山,又是一片竹林,心里感叹文人就爱种竹林梅花,嘴上不忘说起自己打算,“故久离京城二十载,家中老母年七十,正是需要敬孝的时候,故不敢久在外使老母担忧。”
虽用孝义说话准没错,可林如海又不是真傻,相信了这个离家多年的三舅兄真是个孝子贤孙。
这样突然的想法,林如海揣不准贾故是个什么意思,只好提起荣宁府,“舅兄想要回调,多要在京中使力,老岳母和政二哥久居在京,荣府姻亲,也都是京里能说的上话的。”
且不说荣宁二府和两侯史家,就是王夫人之兄王子腾,那可是能坐到京营指挥使的人。
贾故断不是把好处往外撇的人。
可一想起贾雨村后来的兵部大司马是怎么和贾家王家撕扯开的,贾故就觉得这便宜不占也罢。
贾故索性把话给林妹夫说了个明白,“我家大女婿如今正在王兄手底下当差。想来兵部之事,王兄是能说上一二的,可为兄有自知之明,不敢涉及不擅长之处。只是回京敬孝,不降品级即可,六部之外也可考虑。”
“故有此打算,也是恐圣上登基日久,待政事与老臣与先帝有不同意见。王兄权盛,荣宁府奉承,瞧见的都是好处。可事实如何?不亲眼看看,很难将儿女前程相托啊!”
贾故大儿贾珩要参加下届春闱,大女婿大闺女和行五的贾瑄都去了京里,虽然谨慎的话提醒了万遍,可被抄家的阴影笼罩着,到底觉得他们年轻,得自己亲眼去看看才放心。
因此,贾故将这话在书信里给将军府的亲家和巡抚亲家说了一回,现在又给妹夫说一回。
两个亲家见信如何做想贾故不能得知,在林如海面前,他却是只眼巴巴的瞧着。
林如海其实很信任荣宁二府的。
至少这个时候,贾家姻亲依然是一等一的荣耀。
出身两侯史家,尚书令之女,做了多年荣国公的贾母持家多年的眼光还是很可信的。
不过林如海和贾故私下来往,也知道他的境遇,知道他虽是国公爷亲生,可有时候和那些旁支也没分别,个人有个人的难处,他自诩君子,虽依自己的角色是一番想法,却不会觉得像贾故这样为自己家人打算有何不好。
林如海只稍作思考,便笑道,“舅兄明日可要一起拜见扬州老父母,兄三子贾璋今春带人抓了流窜的拐子,老父母大有赞赏。如海记得老父母有一同乡在京中吏部办差,许有舅兄需要的消息。”
“大善,我先与家中商议,也是要先拜访其他同僚的意思。”贾故喜笑颜开,只觉得林妹夫十分亲近,就算为了自己多一门姻亲,也不能让他埋没到这个任上去了。
喜欢红楼三老爷家人丁兴旺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红楼三老爷家人丁兴旺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