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厂的工地上,号子声、锯木声、锤打声交织成一曲充满力量的乐章,巨大的船体龙骨一日日增高,呈现出融合中西智慧的独特轮廓。鲁震彻底沉浸在了打造“铁骨钢魂”的挑战中,与木匠、阿拉伯工匠争论、磨合、协作,忙得不亦乐乎。
然而,王审知的思绪并未完全被造船大业占据。他的脑海中,始终萦绕着另一件更具颠覆性、也更危险的事物——火药。
他深知,在这乱世之中,若要真正站稳脚跟,开拓海洋,乃至应对未来可能来自中原或其他割据势力的威胁,仅靠改良农具、发展经济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拥有足够强大的武力,尤其是超越时代的武力。而火药,正是开启热兵器时代大门的第一把钥匙。
但他来自文科背景,对火药的具体配方和制作工艺只有模糊的概念:一硝二磺三木炭。比例如何?如何提纯?如何混合?如何应用?一无所知。这一切,都需要从头摸索,其危险性不言而喻。
他再次将目光投向了格物堂。这一次,他没有召集铁匠木匠,而是让陈褚暗中寻访一类特殊的人群——炼丹术士。
炼丹术,在这个时代颇具神秘色彩,方士们隐居山林或市井,追求着长生不老的仙丹,却在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化学知识(虽然往往被玄学外衣包裹),尤其是对硝石、硫磺等矿物的性质和反应,有着丰富的( albeit 时常是危险的)实践经验。
陈褚对此颇感疑虑:“大人,炼丹术士多为欺世盗名之徒,所言多荒诞不经,恐难堪大用。”
王审知却道:“虚妄者居多,然其中亦或有真才实学、善于探究之人。我等取其术,去其玄,格其物,究其理。或许能从其中,找到我等所需之物。”
很快,几位在泉州附近颇有些名气的炼丹术士被“请”到了格物堂一处新辟出的、远离人群的偏僻院落。院内配备了简单的炉灶、陶罐、研磨器具以及王审知能想到的、可能用到的各种原料,包括颜色泛黄的粗硝石、带有杂质的硫磺块、以及各种木炭。
王审知没有透露真实意图,只以“招募奇人,探究矿物反应,炼制特殊药物( vaguely 指向防疫消毒)”为名,要求他们尝试将硝、磺、炭以不同比例混合,并用火灼烧,观察记录其反应。
术士们面面相觑,觉得这位司马大人的要求古怪至极,不像是求仙问药,倒像是……玩火?但在丰厚的酬金面前,他们还是答应一试。
于是,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这处偏僻小院里时常冒出各种颜色的烟雾,散发出刺鼻的气味,偶尔还传来小规模的爆鸣声。大部分实验都平淡无奇,或者只是剧烈燃烧,并未达到王审知期望中的“爆炸”效果。术士们按照传统丹方或是自行搭配,弄出的东西千奇百怪,让王审知颇为失望,觉得自己可能找错了方向。
这一日,一位名叫玄阳子的老道士,正在尝试一种他自创的“伏火矾法”。他将硝石、硫磺与一种特殊的药材(实为某种富含碳素的植物粉末)混合,放入陶罐中,意图用文火慢慢焙烧,以期得到他想象中的“灵药”。
然而,他或许是年纪大了有些糊涂,或许是连日烟熏火燎让他精神不济,竟错误地使用了猛火,且那陶罐底部似乎本就有一道细微的裂痕。
王审知恰好在陈褚的陪同下,前来查看进展,刚走到院门口。
只听“嘭!!!”一声并不算特别响亮、却异常沉闷有力的爆响从院内传来!
紧接着是陶片碎裂溅射的噼啪声,以及玄阳子惊恐的尖叫和剧烈咳嗽声。
王审知心中一紧,立刻快步冲入院内。
只见院内一片狼藉,那个用作丹炉的陶罐已炸得粉碎,黑色的药粉和陶片溅得到处都是。炉灶被炸塌了小半,火星四溅。玄阳子道袍被熏得乌黑,脸上沾满灰烬,跌坐在地,捂着耳朵,吓得魂不附体,浑身哆嗦,嘴里喃喃念叨:“无量天尊……雷、雷公息怒……贫道并非有意……并非有意啊……”
其他几个术士也闻声跑来,看到这般景象,都吓得面无人色,纷纷认为是炼制邪物触怒了天神。
陈褚也是脸色发白,连忙护在王审知身前:“大人小心!此乃不祥之兆!恐是……”
他的话还没说完,却被王审知一把轻轻推开。
王审知非但没有害怕,反而双眼闪烁着极度兴奋和专注的光芒!他丝毫没有理会吓瘫的玄阳子,而是快步走到爆炸现场,不顾弥漫的硝烟和刺鼻气味,仔细查看起来。
他看到地上被炸出的浅坑,看到那些飞溅的陶片嵌入木柱的力道,更重要的是,他清晰地看到了那瞬间燃烧爆炸后留下的黑色痕迹和空气中弥漫的独特味道!
是它!就是这种力量!虽然还很微弱,很不稳定,但这绝不是普通的燃烧!这是——爆炸!
“成功了……虽然是个意外……”王审知喃喃自语,心脏激动得怦怦直跳。他一直在等待的,就是这样一个明确的、具有爆炸性效果的信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开局穿越,我在晚唐搞基建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开局穿越,我在晚唐搞基建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