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的余晖将泉州城的轮廓镀上一层金边,王审知站在帐外,手中握着那包绣有“郑”字的明矾,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绪。老军医郑伯的暗中相助,既是对他工作的认可,也是一种无声的警告——净水之事,远比他想象的复杂。
“阿福!”王审知唤来勤务兵,“去请张渠队正和赵老匠来我帐中议事。”
不过片刻,百夫长张渠和工匠赵革先后到来。张渠风尘仆仆,显然是刚从巡防线上下来;赵革则手里还拿着半成品的木工活,目光中透着工匠特有的专注。
“二位请坐。”王审知将明矾包放在案上,“我军净水所需明矾紧缺,市面上假货横行,价格飞涨。长此以往,不仅军中难以为继,答应泉州百姓的净水承诺也将成为空谈。”
张渠皱眉道:“参军所言极是。今日我巡防时,已有乡老询问净水之事何时能惠及全城。若不能兑现承诺,恐伤军民和气。”
赵革默默听着,粗糙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木料上摩挲:“参军可是要老夫去寻矾?”
王审知点头:“正是。郑伯说泉州附近应有明矾矿脉,只是不知具体位置。赵老可曾听说过?”
赵革沉思片刻:“老夫年轻时走南闯北,似乎听人说过永春一带山中有白矾矿。但具体位置...”他摇摇头,“年代久远,记不真切了。”
张渠一拍大腿:“永春?那不是陈家的地盘吗?陈三就是永春人!”他指的是前日在井边与军民发生冲突的那个络腮胡汉子。
王审知眼中闪过希望的光芒:“阿福,快去请陈三来!”
然而事情并不顺利。陈三被请来后,一听是要找明矾矿,脸色顿时变得古怪:“参军大人,不是某不肯说。那矿洞...去不得啊!”
“为何去不得?”王审知追问。
陈三压低声音,仿佛怕被什么听见:“那地方邪门得很!老矿洞几十年前就封了,说是触怒了山神,进去的人非死即伤。如今就算知道位置,也没人敢去啊!”
帐内一时沉默。张渠和赵革对视一眼,都看到对方眼中的迟疑。
王审知沉吟片刻,道:“陈三哥,我军中数千将士和泉州数万百姓的饮水安危,系于此行。若真有危险,我自不会强逼任何人带路。只需你指明方位,我亲自带人前去。”
陈三愣住了,显然没料到这位年轻参军有如此担当。他挣扎良久,终于咬牙道:“既然参军如此说,某就豁出去了!某年轻时曾误入过那矿洞一带,大致方位还记得。但某有言在先——若有不测,可不能怪某!”
计划就此定下。王审知挑选了十名精干士兵,由张渠带队,赵革随行提供技术指导,陈三作向导。为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此行对外宣称是勘察周边地形。
次日黎明,小队轻装简从,悄然出营。初夏的山林郁郁葱葱,鸟鸣声声,清新的空气中带着草木的芬芳。但队伍中的气氛却凝重得很,尤其是陈三,每走一步都显得格外谨慎。
“从此处往东北方向,再走十里山路就到了。”陈三指着前方云雾缭绕的山峦,“那矿洞就在鹰嘴崖下。”
山路越发崎岖,有时甚至要攀爬近乎垂直的岩壁。王审知虽是文人出身,但这数月来的军旅生活让他体能大增,竟也能跟上队伍的步伐。
正午时分,他们终于抵达鹰嘴崖。这是一处形似鹰嘴的巨大岩石,下方隐约可见一个被藤蔓遮掩的洞口。
“就是那里了。”陈三的声音有些发颤,“某就不进去了,在此为诸位把风。”
王审知点点头,转身对众人道:“张队正带三人随我进去,其余人在外接应。赵老,您看...”
赵革早已蹲在地上,捡起几块石头仔细观察:“参军你看,这附近的岩石色泽发白,表面有晶状物,应是矾石无疑。矿洞应该就在附近。”
众人拨开藤蔓,一个黑黢黢的洞口显露出来。洞内吹出阴冷的风,带着一股奇怪的酸味。
张渠点燃火把,率先进入洞中。王审知紧随其后,赵革则忙着采集洞口的矿石样本。
洞内幽深曲折,火把的光亮在黑暗中摇曳,投下幢幢鬼影。岩壁上不时可见开采的痕迹,但显然已荒废多年。
“参军你看!”张渠突然停下脚步,火把照向前方。
只见洞窟深处,竟然有微弱的火光闪烁!
王审知心中一凛,示意众人噤声。他轻轻拔出佩剑,缓步向前摸去。
拐过一个弯,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大吃一惊:洞窟深处竟有一个简易的工坊,数个炼炉正在运作,几个衣衫褴褛的人正在忙碌着。见到持火把闯入的士兵,那些人惊慌失措,有的甚至抄起了身边的铁镐。
“不要动手!”王审知急忙喝道,“我等是王刺史麾下,来此勘察矿脉,并无恶意!”
那些人面面相觑,其中一个年纪稍长的汉子迟疑道:“你们...真是官军?”
王审知收剑入鞘,以示善意:“正是。你等是何人?为何在此私采矿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开局穿越,我在晚唐搞基建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开局穿越,我在晚唐搞基建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