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洪武时空众人为皇位空悬、新君远隔千里的险局而屏息之际,天幕上的朱及第话锋突然一转:
“当然,据明宣宗实录记载,朱高煦在得知朱高炽驾崩的第一时间,就派出了杀手,企图在太子朱瞻基从南京返回北京奔丧继位的半路上进行截杀!若能成功,天下势必大乱,他便可效仿其父,以‘清君侧’之名举兵北上。”
这阴谋的寒意让奉天殿内众人脊背发凉。朱元璋眼中厉色一闪,对这种下作手段极为不齿。
“但是,”朱及第语气中带着一丝理所当然,“要刺杀一位法定继承人、尤其是已经有一定根基和威望的太子,难度系数实在太高了。且不说沿途护卫森严,单说咱们这位宣德皇帝朱瞻基本人,那可绝不是他堂叔建文帝朱允炆那种长于深宫、不知兵事的文弱书生!”
天幕上适时出现了朱瞻基披甲骑马的英武画像,以及沙场征战的示意画面。“朱瞻基年少时便深得祖父朱棣喜爱,多次随军出征蒙古,是真正在战场上历练过的!最着名的一次是在忽兰忽失温之战(或类似重大战役)中,年仅十几岁的他曾与大队失散,被数百瓦剌精锐骑兵包围。危急关头,这位少年皇孙竟能临危不乱,亲自挥刀上阵,与侍卫们结阵力战,硬是撑到了援军到来!其勇武和胆略,可见一斑。”
听着后世对曾孙(按辈分)如此赞誉,朱元璋紧绷的脸色稍霁,甚至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马皇后在偏殿中也暗自松了口气,眼中流露出对这位未曾谋面的曾孙的赞赏。朱棣更是心潮澎湃,没想到自己的孙子竟有如此英姿!
“所以,”朱及第总结道,“无论朱高煦是否派了刺客,朱瞻基都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威望和严密的护卫,有惊无险地、并且是迅速地返回了北京,顺利继承了皇位,即明宣宗。大局,似乎瞬间已定。”
“然而,此时历史却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有趣的谜题,甚至可以说是一桩罗生门。”朱及第的声音带上了探究的意味,“那就是:在朱瞻基已经登基之后,汉王朱高煦,到底有没有正式宣布起兵‘靖难’?”
“根据《明史·宣宗本纪》的记载,是朱高煦‘反谋益急’,‘僭称兵马’,似乎已经有了明确的造反举动,朱瞻基才是被迫无奈奉天征讨。但也有一些学者仔细爬梳史料,特别是对比《明实录》和一些当时人的笔记后发现,官方记载可能存在‘倒因为果’的嫌疑。朱高煦在乐安州确实举止僭越,但他很可能并没有公开打出‘靖难’的旗号,没有发布那道正式的反叛檄文。他的种种行为,更像是一种武力讹诈,企图逼迫新登基的侄子给予他更大的权力或更好的待遇,是一种‘边缘政策’。”
“换句话说,”朱及第抛出了核心悬念,“这场所谓的‘第二次靖难’,究竟是一场证据确凿的亲王叛乱,还是一场由于双方互不信任、沟通不畅、以及朱高煦愚蠢的武力炫耀而最终引爆的、本可避免的悲剧?朱高煦是铁了心要造反,还是仅仅想‘耍赖’吓唬侄子却玩脱了手?或者说这本身就是明宣宗亲自导演的一出冤案?这其中的界限,变得十分模糊。”
天幕上的影像在这一刻开始变得朦胧,朱及第的身影在谜团中渐渐淡去。
奉天殿内,刚刚因朱瞻基顺利继位而稍缓的气氛,再次被这个历史谜团所笼罩。朱元璋眉头紧锁,思考着权力博弈中的真伪虚实。朱棣则心情复杂,既为后代曾孙的果断(若真平叛)而欣慰,又为另一个孙子可能存在的蠢笨和狂妄而恼怒。
真相,依旧隐藏在历史的迷雾之后。
喜欢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