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朱及第还在为自己讲述的“燕王一夜定北平”的精彩戏码而自得,语气慷慨激昂,仿佛亲身经历了那场惊心动魄的逆转。
然而,就在他话音刚落的间隙,那熟悉的、金色的打赏飘红又双叒叕毫不留情地窜了出来,像一盆冷水,精准地泼在了他的兴头上:
【网友‘明史细节考’打赏飞船x1并留言:UP主你又犯错了!张信根本不是燕王朱棣的旧部!他是已故永宁卫指挥佥事张兴的儿子,洪武十五年继承父职,之后一直在贵州、普定卫等地任职,跟北平八竿子打不着!是因为朱允炆不信任北平系的军官,才被朝中大臣推荐,特意调到北平都指挥司当佥事的!】
这条飘红刚过,还没等众人消化,第二条带着明显纠正意味的飘红接踵而至:
【网友‘人名识别障碍’打赏跑车x2并留言:UP主,你怕不是把张信和张玉搞混了吧?!张玉才是燕山左护卫的指挥佥事,是朱棣的心腹爱将!你这业务能力堪忧啊!】
紧接着,第三条飘红似乎是在反驳第二条,但又提供了新信息:
【网友‘杠精本精’打赏火箭x1并留言:楼上才搞错了!张玉原来是北元的知院(官职名),洪武十八年才投降明朝,被太祖爷安排到北平,在朱棣手下做事,后来成了朱棣的铁杆心腹。但张信是另一回事,他确实是朝廷空降的!】
天幕上的朱及第,似乎被这接连而来的“打脸”搞得有些措手不及,光幕上甚至能听到他有些尴尬的咳嗽声和手忙脚乱翻动资料的声音。
这几条飘红,信息量巨大,不仅指出了朱及第叙述中的硬伤,还互相辩论,将张信、张玉两个人的身份、来历捋得清清楚楚。
天幕下,从龙椅上的朱元璋,到文武百官,甚至远在钱塘江边某处草庐中,正借着天幕奇观揣摩新书情节的施耐庵、罗贯中师徒二人,此刻都明白了一件事——
这个所谓能预知未来的“天幕”,这个叫朱及第的主播,他所说的,并非是什么“天机”或“神谕”!
他也会犯错!而且犯的是这种查证一下基本史料就能避免的低级错误!
他所依赖的,似乎也是后世某些人的记载和考证,而这些记载本身就可能互相矛盾,或者被他这样的“半吊子”误读、混淆!
“呵,”朱元璋嘴角撇出一丝意味不明的笑,刚才对老四“干得漂亮”的兴奋劲淡了下去,眼神变得玩味起来,“咱就说嘛,哪有什么老天爷显灵,原来就是个后世的小子,学艺不精,跑到咱大明来班门弄斧了。”
他这话声音不高,但足够让近前的几个大臣听见。李善长、徐达等人交换了一个眼神,心中都松了半口气,却又提起了另外半口——天幕的绝对权威性被打折扣了,但它所揭示的“未来”大框架,似乎并未被推翻。
钱塘江边,罗贯中放下笔,对老师施耐庵笑道:“师父,看来这后世之人,治学也不甚严谨。这张信张玉都能弄混,与我等写演义戏说之人,倒也相差无几了。”言语间,竟对这“天幕主播”生出了一丝同行般的“理解”。
就在众人心思各异之时,天幕上的朱及第似乎终于整理好了思路,或者说,破罐子破摔了。
他干笑两声,语气恢复了之前的“洒脱”(或者说脸皮厚):“呃……哈哈,感谢各位网友的指正和打赏啊!学术讨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嘛!细节上可能略有出入,但咱们关注的是历史的大脉络,大方向没错就行!大家要理解,考据是个辛苦活……”
他这话,相当于变相承认了自己刚才的叙述有误。
但诡异的是,经此一闹,天幕下洪武年间的人们,反而对天幕后续要讲的内容,产生了一种奇怪的信任感。
为啥?
正因为这个朱及第看起来水平有限,会犯错,会被“网友”打脸!这说明他不是全知全能的神棍,他透露的信息,更像是后世一个普通历史爱好者(或者不太专业的UP主)基于他所知的史料进行的讲述和解读。
这种“不完美”,反而显得更“真实”。
就像一个满嘴跑火车的朋友,他虽然经常说错细节,但你不会觉得他是在处心积虑地编造一个完整的谎言来骗你,因为他没那个本事编圆!
朱元璋摸着下巴,对朱标低声道:“标儿,看到没?这种人,反而有点用处。他要是说得天花乱坠、滴水不漏,咱反倒要怀疑他是不是憋着坏水想糊弄咱。现在这样挺好,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咱自己会判断。更何况,还有那么多字幕出现,他的任何一个错误都会被人给专门指出来......”
朱标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的确,一个半吊子主播犯的错误,恰恰证明了他所讲述的那个“靖难之役”的大框架,可能并非凭空杜撰。因为以他这水平,也杜撰不出如此曲折复杂、又能在细节上引发后世考据党争论的历史故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