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顺着屋檐滴落,打湿了柳逢春袖口的补丁。
他坐在巷口油灯下,低头盯着账册上那一行数字,笔尖悬在半空,久久未落。
四成。
漕运损耗竟高达四成——这数字像一根烧红的铁针,狠狠扎进他的太阳穴。
他记得太清楚了,当年兵部军粮调拨,惯例损耗不过一成五,朝廷明令不得超过两成。
可眼前这笔账,堂而皇之地记在“官粮转运”名下,数额庞大,盖着户部支度司的印鉴,却无人质疑。
他手抖着翻开随身携带的一只破旧布包,取出几本泛黄的册子。
纸页早已发脆,边角卷曲,是他被罢官那夜,从兵部账房偷偷带走的原始抄录。
指尖翻动,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直到停在一页标注为“嘉和十七年秋,北境军粮拨付实录”的记录上。
他的呼吸骤然停滞。
同样的时间,同样的起运地,同样的承运字号——甚至那艘沉没于黄河渡口、导致三千石军粮“意外损毁”的漕船编号都一模一样。
而当年,正是这一笔账,成了扳倒安国公府庶夫人苏氏的“铁证”。
罪名是贪墨军粮,中饱私囊。
她被当众褫夺诰命,幽禁至死,连带着女儿苏锦黎,在府中二十年如履薄冰。
可现在,这些数字告诉他:当年根本没有贪墨。
有的,只是系统性的造假,用一张张看似合规的账页,将无辜者钉死在耻辱柱上。
冷汗顺着额角滑下,混着雨水滴在账册上,晕开一团墨迹。
柳逢春猛地合上册子,喉头一阵发紧。
他想起自己曾是兵部最年轻的账房主簿,自诩清廉守则,一笔一画皆依律而行。
可就在那些看似寻常的勾稽之间,他亲手核算过这笔“损耗”,签字画押,呈报御前。
他是帮凶。
不是被迫,而是盲目。
不是无知,而是选择不去深究。
因为他知道得太少,也因为……他知道得太多却装作看不见。
灯芯噼啪一声炸响,惊醒了他。
他抬起头,望向雨幕深处。
远处城楼轮廓模糊,唯有七王府方向,灯火未熄,仿佛一座孤岛立于黑暗之中。
他缓缓站起身,将所有账册仔细包好,抱在怀里,像护着最后一丝良知。
天还没亮,细雨仍下。
侧门守卫正要驱赶这个衣衫褴褛的老账房,却见他双膝一弯,跪在湿冷石阶上。
“草民柳逢春,有旧账数十册,愿献于王妃。”他的声音沙哑,却不容忽视,“其中所载,皆为以墨杀人之术。”
消息传入内庭时,苏锦黎正在批阅各地复籍文书。
她抬眸片刻,只说了一句:“带进来,去暖阁。”
暖阁炭火正旺,茶香氤氲。
她没有问他是谁,也没有提他曾任职兵部。
只亲自斟了一杯热茶,递过去。
“你说你想赎罪?”她翻开一本账册,目光落在一行虚增运费的记录上,语气平静,“那就告诉我,他们是怎么用墨笔杀人的。”
柳逢春握着茶碗,指节发白。
热气熏上脸,却驱不散心底寒意。
他深吸一口气,开始讲。
“虚增损耗,是最粗浅的手法……但真正厉害的,是‘循环转账’。同一笔银子,经三四个空壳商号来回倒手,最后回到原主腰包,账面上却显示已用于‘工役开支’……还有‘阴阳字号’,明账记减,暗账记增;‘跨年挂账’,把今年亏空挪到明年,再编个灾情或战事遮掩……”
他说一条,苏锦黎便命人记一条。
整整十三种手段,每一种都配有真实案例,源自他多年积累与昨夜核对。
末了,她合上册子,轻声道:“这些,够写一本书了。”
三日后,《账蠹十八式》悄然现世。
无署名,无刊印标记,却在户部小吏间私下传阅,在监察院案头静静摊开,甚至出现在各大书院经济科的讲义之中。
与此同时,京畿织造局的夜课仍在继续。
谢兰舟站在昏黄灯光下,看着一名女工颤巍巍写下自己的名字——林二丫。
女孩忽然愣住,抬头看向工牌上的欠款栏,又低头看自己记下的工时。
“不对……”她喃喃道,“我做了十九天零七个时辰,怎么会欠二十两?”
她鼓起勇气上报,换来的是管事一记耳光。
“贱婢也敢质疑账目?滚!”
谢兰舟没说话。
当晚,她召集百名女工,统一申报“工时误差”,并请来柳逢春协助核算。
三天后,结果出炉:三年累计克扣薪银八万三千余两,平均每人被剥去两年口粮。
联名状递至监察院那日,陆知微当场拍案立案,并当众宣布:“今后凡女子诉薪,一律免保人。”
风,越刮越急。
而在户部西角一栋久无人居的档案房里,积尘覆盖的柜架之间,一只沾泥的靴子踏了进来。
周怀安拂开蛛网,目光落在角落一只锈锁铁箱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庶女攻略:病弱皇子的千层套路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庶女攻略:病弱皇子的千层套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