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作物呢?”陈默压下心头的激动,沉声问道。
“都好!都好!”庄头连忙引路,“用了新农具的地,麦子亩产普遍增加了一成半到两成!而且省时省力,同样的地,过去要十个人忙活半个月,现在五六个人,七八天就能干完!省下的人工,正好用来精耕细作,或者开垦旁边的荒地!”
他指着另一片已经收割完毕,正在用新式风车扬麦的场地:“公子您看,那风车,摇起来轻省,去秕粒、杂尘又快又干净!好东西,都是好东西啊!”
田野里,到处都是忙碌而喜悦的身影。孩子们在堆积如山的红薯堆边追逐嬉戏;妇人们一边说笑,一边将品相稍次的红薯挑拣出来,准备就地蒸煮;男人们则喊着粗犷的号子,将一筐筐沉甸甸的收获抬上牛车、独轮车。空气中弥漫着新翻泥土的腥气、作物的清香,还有一种名为“希望”的蓬勃生气。
陈默走到一堆刚出土的红薯旁,弯腰捡起一个。入手沉甸甸的,表皮光滑,形态饱满。他轻轻摩挲着上面的泥土,感受着那坚实的质感。
这就是根基。比任何阴谋诡计都更坚实的根基。
“吩咐下去,”陈默对庄头,也是对身旁的王德发说道,“今日所有帮工,工钱加倍。再杀几头猪,蒸上几大锅红薯,让所有人都吃饱,吃好!”
“是!谢公子恩典!”庄头噗通跪下,声音哽咽。周围的农人们听到,也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朝着陈默的方向,感激地叩拜。
陈默没有阻止,他知道,此刻他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那个给了他们希望的“皇帝”。他需要这份民心,这个帝国,更需要。
回城的马车里,陈默闭目养神,但微微上扬的嘴角,显示着他内心的不平静。京郊试点的成功,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他推行新政道路上最坚固的一把锁。有了这实实在在的政绩,看那些朝堂上的老狐狸们,还有什么理由阻挠!
然而,他深知,利益的蛋糕被动,必然会引来疯狂的反扑。安王缩了回去,不代表危险解除。那些靠着旧有土地兼并模式吸血度日的豪强、与之勾结的官僚,绝不会坐视新政推广,动摇他们的根本。
试点成功,是喜讯,也是一封战书。
他仿佛已经看到,当京郊皇庄亩产三十石“仙粮”的消息传回朝堂,将会引起怎样的轩然大波。有人会狂喜,有人会惊疑,更多的人,会感到恐惧。
马车驶入京城,喧嚣的市井声浪传来。陈默掀开车帘一角,看着外面熙熙攘攘的人群,贩夫走卒,酒楼茶肆,一派太平景象。
但这太平之下,暗流愈发汹涌。
回到乾清宫,已是傍晚。陈默立刻召见了户部尚书和几位参与新政筹划的年轻干吏。他没有过多描述现场的细节,只是将庄头呈上的、盖有皇庄印信的详细产量记录,轻轻推到了他们面前。
当那触目惊心的数字映入眼帘时,几位大臣的反应,比田间的农人好不了多少。震惊,狂喜,继而陷入沉思。
“陛下,此乃天佑我朝!社稷之福,万民之幸啊!”户部尚书激动得胡子都在颤抖。
“福兮祸所伏。”陈默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警醒,“立刻将详细数据整理成册,附上样品。明日大朝,朕要亲自将这‘祥瑞’,示之于众。”
他目光扫过众人:“同时,拟订京畿地区全面推广新农具及红薯种植的章程。阻力,肯定会有的。朕要你们,拿出应对之策。”
“臣等遵旨!”
众人退下后,殿内只剩下陈默一人。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走到那幅巨大的疆域图前,目光越过京城,望向广袤的四方。
京郊的丰收,是点燃的第一把火。他要让这把火,形成燎原之势,烧掉这帝国肌体上的腐肉和沉疴。
只是,他同样清楚,火势大了,也会引来更多的飞蛾,以及……试图灭火的人。
安王,还有他背后那些看不见的势力,他们会眼睁睁看着吗?
陈默轻轻敲打着地图上的京城位置,眼神幽深。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他低声自语。
殿外,夜色渐浓,乌云悄然遮蔽了星月。一场新的较量,似乎已在酝酿之中。
---
喜欢朕的摸鱼哲学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朕的摸鱼哲学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