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王府的黑衣人,像几滴墨汁,悄无声息地融入了西苑沉沉的夜色,目标直指揽星台——格物院所在。
这消息像一道冰冷的闪电,劈开了陈默因《京华简报》受挫而燃起的怒火,让他瞬间冷静下来。对手的反扑,比他预想的更快,也更没有底线。他们不再满足于破坏舆论喉舌,开始直接攻击他寄予厚望的技术摇篮!
“程无双的人呢?!”陈默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杀意。
“回陛下,程将军接到密报后,已亲自带精锐赶赴西苑布防!目前尚未有冲突消息传来。”王德发连忙回禀,额头冷汗涔涔。
陈默强迫自己坐下,手指用力按压着突突直跳的太阳穴。他不能慌。格物院那边,有程无双的亲兵把守,周衡等人也并非手无缚鸡之力,尤其是周衡,那股钻研劲头上来了,抡起工具怕是比普通兵士还狠。短时间内应该无虞。
但这件事本身传递出的信号,极其危险。安王府已经狗急跳墙,开始不择手段了。他们害怕格物院,害怕那些看似“奇技淫巧”的东西,可能带来的、他们无法掌控的变化。
这反而更加坚定了陈默的决心——格物院必须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更快!
他深吸一口气,将安王府的威胁暂时压下。眼前的局势,如同一个布满陷阱的棋局,他不能只盯着一个角落。舆论战场要守住,技术阵地要巩固,但真正能稳住大局、赢得民心的,永远是实实在在的民生改善。
他的目光,落在了御案上几份来自江南和京畿关于春耕情况的奏报上。江南劝捐使进展缓慢,地方士族虚与委蛇;京畿流民虽暂时安抚,但春耕在即,若不能尽快恢复生产,隐患无穷。
粮食!永远是帝国的根基。
一个念头,在他心中迅速清晰、膨胀。光有格物院闭门研究还不够,他需要将一些已经成熟、或至少方向明确的农业技术,尽快推广下去,哪怕只是小范围的试点,也要让天下人看到,他这个皇帝,不仅仅会查贪官、平冤狱、办报纸,更在实实在在地想办法,让地里多打粮食!
他要下一道令,一道足以震动朝野、让那些抱着旧黄历不放的守旧派瞠目结舌的令!
“传旨!”陈默猛地站起身,声音斩钉截铁,“明日早朝,朕有要事宣布!”
次日,宣政殿。
气氛比往日更加微妙。昨日《京华简报》被毁、发放人员被打的消息,早已在私下传开,所有人都嗅到了不同寻常的火药味。不少人偷偷打量着御座上的皇帝,又悄悄瞟一眼文官队列中依旧沉稳如山的沈墨,以及武将班里面色冷峻的程无双。
例行奏对之后,陈默没有给任何人铺垫的机会,直接抛出了重磅消息。
“朕近日观各地春耕奏报,深感农事乃国本所在,然耕种之法,千百年来陈陈相因,进步甚微。”他的声音在寂静的大殿中回荡,“若风调雨顺尚可温饱,一旦天时不协,则饥馑立至,民不聊生!”
百官们静静听着,大多面露疑惑,不知皇帝为何突然大谈农事。
“朕以为,欲强国家,必先富百姓;欲富百姓,必先足食;欲足食,则需革新农技,提升地方产出!”陈默目光扫过下方,语气陡然提升,“故,朕决议,颁布《农业技术革新令》!”
农业技术革新令?
又是一个闻所未闻的词!百官们面面相觑,连沈墨都微微抬起了眼帘。
陈默不给他们消化的时间,直接阐述核心内容:
“第一,于京畿地区,遴选三至五个县,设为‘农业革新试点县’!由格物院派遣精通农事之员,会同当地老农,推广新式耕种之法!”
“第二,革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优选良种,由格物院负责搜集各地高产、抗逆粮种,于试点县集中培育、试种;改进农具,推广轻便省力之新式犁、耙,研究利用水力、风力之灌溉器械;试行‘间作套种’、‘轮作休耕’等法,以养地方,提产量!”
“第三,试点县所需优选粮种、新式农具,由朝廷统一调配,减免部分赋税,以作鼓励!各地官员,需全力配合,不得以‘祖制’、‘旧例’为由,阻挠新政推行!”
一条条,一款款,如同惊雷,炸得满朝文武头晕目眩!
优选良种?改进农具?间作套种?这都是些什么?自古以来,耕田种地,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天吃饭吗?皇帝这是要干什么?要改变祖宗传下来的耕种之法?!
“陛下!”一位掌管农业的司农寺官员忍不住出列,声音带着惶恐和不解,“农事关乎国计民生,牵一发而动全身!自古耕读传家,耕种之法乃先民智慧结晶,岂可轻易改动?若贸然推行所谓‘新法’,万一……万一导致减产,甚至绝收,引发民变,该如何是好?此非儿戏啊,陛下!”
“是啊,陛下!格物院……其所究多为奇巧之物,用于农事,恐……恐难胜任啊!”另一位老臣也附和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朕的摸鱼哲学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朕的摸鱼哲学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