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城内,欢声雷动。
就在不久之前,他们在瑞昌歼灭了清军八旗劲旅,哈宁阿部一个甲喇,面对清军,他们从来没打过这么爽的仗。
不,严格来说,整个大明朝的明军,面对清军都从来没有打过这么爽的仗!
本来明军对清军,尤其是面对八旗骑兵,可以说是畏敌如虎,八旗军不可战胜的思想钢印,深深烙印在几乎所有明军的脑子里。
但从此刻起,整个九江的明军,不,甚至是整个南明的军队,整个天下的抗清军队,都会知道八旗军不是不可战胜的!
八旗骑兵又如何?老将哈宁阿又如何?还不照样在瑞昌败给了贞德?!
然而,随着将士们喝酒庆功,贞德却再一次陷入了危机感。
虽然这一次面对清军先锋,主动出击取得重大战果,但明军的损失也不小。
明军的整体死伤人数也达到了3千人,和清军差不多1:1。虽然这已经是明军面对清军最好的战绩了,但贞德依然有些心疼。
毕竟瑞昌一战,明军可是提前埋伏,以3倍于敌的兵力,重兵伏击,还消耗了大量的炮弹才打赢的,就这样也还付出了3千人的伤亡!
可接下来九江城要面对的,是阿济格的8万大军啊!就算是1:1,3万打8万,这也打不赢呀!
算了,想不明白,那就开会!
庆功宴后,贞德再次召集九江各部明军将领开会,讨论下一步应对阿济格8万大军的守城战略。
当然,会议的重点,最后还是聚集在扬州营总兵李书恒的身上,毕竟瑞昌这一战,李书恒展现出了卓越的谋略和战略水准。
“在下认为,要想守住九江,关键在于2点:即要有足够的火炮,以及足够战斗力强悍的军队!
瑞昌一战我军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最重要的一点,在于这股清军是追击李自成的先锋,是野战部队,没有携带大量重型火炮,而我军装备了大量的火炮。
我军以步兵为主,面对骑兵并没有优势,但当清军的骑兵被围困,聚集在狭窄的山谷内,此时我军的火炮便可以发挥巨大的杀伤力。”
“李总兵的意思是,我军还需要更多的火炮和炮弹,对于守城来说,尤其是重型火炮,红衣大炮?”马进忠说道。
“不错!这是其一。据我调查,九江城的红衣大炮只有十门,其余中型火炮严威炮数百门,小型火炮虎蹲炮数千门。
但真正对守城有用的,只有红衣大炮,因为严威炮和虎蹲炮的射程太近,守城时常常沦为敌军红衣大炮的靶子。
而清军的红衣大炮数量更多,一旦我军的红衣大炮被清军大炮清除,没有了威胁的清军大炮,就可以肆无忌惮地轰击我军城墙,直到城墙坍塌。”
贞德点了点头,第一次九江战役,她们就是这么全军覆没的。
“其二,要想守住城池,光是靠城内守军是不行的,城外必须还得有足够的野战兵力。
城外的军队,不仅可以袭扰敌军的后勤,分散攻城的兵力,而且在关键时候,还能与城内夹击攻城的敌军,起到胜负的关键作用。”
“我给李总兵总结一下。”卢鼎厚着脸皮总结道。
“简单来说就是2件事:
其一,放弃江西除九江、南昌、新余、鹰潭、赣州以外所有城池的防守,城内所有火炮、守军全部集中到上述几个重点城市,集中防守。
其二,想办法调集更多生力军北上九江,阿济格有8万人,我们已不足3万人,没有足够的军队,是无论如何也很难守住城池的!”
“哎!还是卢大人解释的好!俺老赵听不懂李军师那些文邹邹的话,卢大人这一解释,俺就明白了!”赵无极是个大啦啦的性子,他和李书恒关系不错,私下里一直称呼他李军师。
众人纷纷对此表达同意,贞德正打算宣布按此战略执行,却没想到李书恒却自己否决了。
“感谢卢大人解释,不过,在下的意思其实是……放弃除了九江和南昌以外所有的城市,把所有火炮全部集中到九江和南昌!”
“你说啥?!”众人惊呼道:“放弃所有城市?这怎么可能!”
连贞德的心里都有些慌乱,一瞬间仿佛又回到瑞昌之战前的气氛,仿佛李书恒的形象,再次和历史上那个纸上谈兵的赵括接近起来。
不过好在瑞昌之战已经证明了李书恒的战略能力,要是换做别人这么说,恐怕早就被轰出去了。
贞德示意李书恒继续往下说,李书恒往下解释。
“诸位请看,江西的地形,仿佛是一个放大了许多倍的瑞昌。
南昌居中,北面经德安、庐山与九江相连,九江、湖口扼守鄱阳湖,拱卫南昌北大门。
南昌的东面,经鹰潭、上饶走廊连接浙江,此处两侧多山,地形狭窄,利于防守。
同样的,南昌的西面经新余、宜春通往湖南,地形狭窄,利于防守。
而江西的南部,经赣州连接广东、福建南部,易守难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贞德传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明贞德传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