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李进阳的话总不会错,他地位高,接触的机密消息也更多。
许大茂丢了个花生米进嘴里,透过窗户望着在外头忙活洗刷的秦京如,羡慕地说:
“还是你会过日子。家里王秋白对你千依百顺,外头秦京如又这么体贴入微,可真会享受。”
“哪像我家那位,别说我在外边找相好的了,就是身上沾点别的女人味儿,都得大闹一场!”
李进阳点了根烟,随手又抛给许大茂一根。
吐着烟圈摇头道:“小娥姐人挺不错的,你就知足吧。有个知冷知热的人陪了你这么多年,还图什么呢?”
“女人多了反而麻烦。我这也是阴差阳错欠了情债,一时心软。要不然,肯定不会让京如这么没名没分地跟着我。”
闲话了几句,李进阳把话题转到了正事上。
“给我说说,大王庄公社的水稻现在什么情况了?”
“另外,楼半城走了也有些日子了,有没有捎信回来?那边发展得顺利吗?”
短短一年时间,李进阳从二十四级的保卫科成员,一路升至十六级副处。
这般晋升速度,即便放在四九城也极为罕见。更关键的是,他年纪尚轻,今年才刚满二十。
二十岁的副处,说出去都令人咋舌。
同龄人哪怕是大学生,也才刚踏入工作岗位。他却用一年时间,走完了别人十年的仕途。
因此李进阳心里清楚,接下来想正常晋升,恐怕只能靠慢慢熬资历。
否则,即便有王老爷子关照,也难免太过惹眼。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有时候风头太盛,未必是好事。
熬资历……
想到这三个字,李进阳不由得轻叹。
运气好的话,四年后能上十五级,八到十年熬到十四级。
之后便是那道关键的大关卡,能在四十岁前跨过去,都算幸运。
这样的晋升速度虽稳,潜力也足。
若在后世,若没有系统,李进阳定会安分走好每一步。
但现在不行。
距离那场**,只剩三年时间。这三年,是他选定的晋升期。
等到六六年风起时,他打算寻个清闲位置安稳不动,静待风平浪静。
否则风起时爬得越高,风停后摔得越重。
这么一算,李进阳想在改开后于重要部门拥有话语权,时间就相当紧迫了。
因此,自年初系统给予那份极为幸运的奖励后,李进阳便开始了布局。
他,要谋一份天大的功劳。
大到足以将自己送上青云的功劳。
有功劳傍身,爬得快些,旁人眼红也无话可说。
而眼下,新种花家最迫切的需要是什么?
有人或许会说是核武,也有人说是重工业。
都对,却也都不全对。
以历史的眼光回望这个年代,核武与重工业固然重要。
前者能够消除北方巨熊与美洲雄鹰的觊觎,后者则能推动国家经济飞进,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实现民富国强。
但在谋求发展之前,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确保人民能够活下去。
刚经历三年困难时期、无数人因饥饿失去生命的1963年,粮食比任何东西都珍贵。
这个时期,各界学者最关注的议题是:依照新中国的人口增长速度,到九十年代乃至下个世纪,谁能养活这个拥有十亿以上人口的庞大国家?
粮食问题,是新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其紧迫性甚至超过西方国家的威胁。
正因如此,才有了从七十年代持续到二十一世纪、横跨数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
由此可见,粮食问题让高层多么困扰。
恰巧。
实在是恰巧!
年初时李进**气极佳,获得系统奖励的一百斤第三代杂交水稻种子。
杂交种子的重要性……
从年初安排许大茂寻找水田播种算起,现在第一季作物差不多该成熟了。
许大茂听到李进阳询问种子情况,赶忙放下酒杯,惊叹道:
进阳,我正想问你呢,你从哪儿弄来的水稻种子?你根本想象不到它有多神奇!
咱们在大王庄种的那片田,都快成观光景点了,天天都有周边村民跑来围观。
这段时间把我和老王紧张得都不敢回家,日夜守在田边,就怕被人偷偷收割......
听到这里,李进阳悬着的心放下大半。
他毕竟不擅长农事,再好的种子也需要经验丰富的农民才能种好。之前一直担心稍有闪失会导致种子出问题。
许大茂这么说,看来事情进展顺利。
请老农估算过了吗?什么时候能收割?亩产多少?李进阳急切地打断他的絮叨。
许大茂得意地抿了口酒,他还是头回见李进阳这么紧张。
你猜猜看?
少卖关子!李进阳催促,到底多少?估算有没有六百斤?
亩产六百斤,是李进阳心中的底线。
他依稀记得在《新种花家五十年资料汇编》中看过,六十年代水稻平均亩产仅有两百斤左右。
他要求不高,只要能让亩产翻上三倍,便是巨大的胜利。
“嘿嘿,六百斤?”许大茂得意地说:“我说个数能吓着你——按老王头的估算,最少也有一千斤!”
“进阳,你是没瞧见老王头算完产量那表情,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差点给我跪下,求我告诉他种子是从哪儿弄的,他也想去搞点。”
呼——
李进阳心里那根弦,一下子松了下来。
他兴奋地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喜欢四合院:公审秦淮如搞破鞋,游街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四合院:公审秦淮如搞破鞋,游街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