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风波后,盛紘对明兰的才学越发好奇。这日傍晚,他特意将长柏叫到书房,询问明兰平日读书的情况。
“听说明兰常向你请教功课?”盛紘状似随意地问道,“她学业如何?”
长柏微微一怔,随即会意。他想起明兰在学堂上总是将见解推给“兄长”,心中了然,便顺着话头回道:“六妹妹确实常来请教。她天资聪颖,更难得的是勤学好问,时常有些独到见解。”
盛紘挑眉:“哦?比如哪些见解?”
长柏谨慎地回答:“比如前日论《孟子》,六妹妹说仁者无敌非指常胜,乃指心中无愧故能勇往直前。这番见解,儿子也觉得精辟。”
盛紘颔首:“庄学究也盛赞此说。明兰还常与你讨论什么?”
长柏心中快速思索,选择性地透露一些:“六妹妹常问些经义深意。比如读《诗经》时,她问为何圣人录情歌;读《战国策》时,她问纵横家手段背后的深意...儿子与她讨论,也常有所得。”
这番话说得巧妙,既肯定了明兰的才学,又显得兄妹和睦,更暗示了明兰的见解多有兄长指点,不至于太过突出。
盛紘果然欣慰:“兄妹和睦,切磋学问,这是好事。明兰庶出,你能这般关照,为父很欣慰。”
长柏恭敬道:“六妹妹聪慧懂事,儿子理应关照。”
这时,明兰恰巧来送参汤,在门外听到父子对话,心中感激。她轻轻叩门,端着汤盏进来:“父亲,兄长,明儿炖了参汤。”
盛紘心情正好,温声道:“难为你有心。正好与你兄长说起你功课有进益,为父很欣慰。”
明兰乖巧低头:“明儿愚钝,多亏兄长指点。”
长柏会意地接话:“六妹妹过谦了。你的见解常给我启发,比如昨日论'君子不器',你说君子当如水,随方就圆,却不改本性,这个比喻就极好。”
明兰心中一动。她确实与长柏讨论过这话,但当时说的是“君子当如竹,虚怀若谷”,长柏此刻是故意替她圆场。
她顺势接话:“兄长过奖了。那还是兄长说'上善若水'时给明儿的启发。”
父子二人相视而笑,都觉得子女和睦,家风淳厚。
待明告退,盛紘对长柏感叹:“明兰这孩子,越发懂事了。不骄不躁,勤学好问,倒是比你几个妹妹强。”
长柏谨慎回道:“六妹妹确实难得。但三妹妹四妹妹也各有长处。”
盛紘摆手:“你不必替她们说话。墨兰太过浮躁,如兰又孩子心性。倒是明兰,沉稳内敛,更有大家风范。”
这话传到林噙霜耳中,她又急又气。本想借机打压明兰,没想到反而让明兰更得看重。
当晚,长柏特意绕道寿安堂,寻了个由头见明兰。
“今日父亲问起你功课,我顺着你的话回了。”长柏低声道,“但你也要当心,藏拙太过,反惹疑心。”
明兰感激道:“谢兄长回护。明儿明白。”
长柏沉吟片刻:“我知你处境不易。但有时也该适当展现,免得被人觉得太过平庸,反而...”他顿了顿,“反而耽误了前程。”
这话说得含蓄,但明兰立即明白。庶女若是太过平庸,将来婚事上更难有好选择。
“明儿明白兄长的好意。”明兰轻声道,“只是...明儿觉得,才学如刀,过刚易折。眼下还是藏拙为好。”
长柏叹道:“你说得也有理。只是...唉,你自己把握好分寸吧。”
他想了想,又从袖中取出一本手稿:“这是我平日读书的笔记,你拿去看看。若有不懂,可来问我。”
明兰接过,见那笔记字迹工整,条理清晰,心中感动:“谢兄长。明儿定会好生学习,不辜负兄长厚爱。”
长柏点头:“你好自为之。”说罢转身离去。
明兰捧着笔记,心中暖流涌动。在这个复杂的家中,能得兄长真心相待,实在难得。
她回到房中,仔细翻阅长柏的笔记。那上面不仅记录经义,还有不少独到见解,有些甚至与庄学究讲的有所不同,但更合明兰的心思。
比如在论“君子不器”时,长柏写道:“器者,形也。君子不器,非谓无用,乃谓不拘一格。如水,随方就圆,却仍是水。”
这正是明兰今日用来圆场的话,原来长柏早有此见解。
又如在论“仁者无敌”时,长柏写道:“无敌非谓常胜,乃谓心中无愧,故能勇往直前。纵使失败,亦是求仁得仁。”
明兰越看越觉得这位兄长不简单。他平日沉默寡言,实则胸有沟壑,见解深刻。
从此,明兰常去长柏处请教。有时是真诚求问,有时则是故意做给旁人看,显得她确实常得兄长指点。
这般举动,果然让盛紘更加欣慰。他常对王氏说:“长柏与明兰兄妹和睦,切磋学问,这是盛家之福。”
王氏也道:“确实难得。长柏稳重,明兰聪慧,倒是般配的兄妹。”
林噙霜听到这些,越发气闷。她本想让墨兰也多与长柏亲近,但墨兰心高气傲,不屑主动请教;如兰更是孩子心性,坐不住书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知否?藏慧于拙是真章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知否?藏慧于拙是真章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