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策的能量虚影凝视着那些流淌的数据流。这些技术,强大而实用,足以在短时间内大幅提升幸存者据点的生存能力,尤其是极地和高寒环境下的据点。但其隐含的代价呢?过度依赖看守者的能量供给?技术体系被同化?
“分析技术潜在风险。剥离其环境依赖项,尝试与星纹能源技术、西伯利亚共生技术进行初步融合模拟。”萧策命令道。他不会完全拒绝这份“礼物”,但必须加以改造和消化。
“模拟运行…融合可行性存在,但会产生大量技术冗余和能耗节点。短期提升显着,长期可能限制技术发展多样性。”苏雨晴报告。
“发布《寒区适应性技术升级包(测试版)》。标注技术来源未知,存在兼容性风险,建议据点根据自身情况谨慎采用。”萧策做出了权衡。生存是第一位的,即使是有毒的解药,也能暂时缓解死亡。但他同时将经过守护星初步优化的、风险较低的版本,优先共享给了几个位于寒带、濒临失守的重要据点。
几乎同时,西伯利亚节点对“晶化能量脉冲”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回传了一些模糊的信息,似乎是关于某种能释放类似干扰脉冲的稀有“地嗪”矿脉和驯化的“苔原巨兽”的生物电特性。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体系,开始围绕着同一个技术难题,进行着隔空的、笨拙的交流。
而莫雨最后发来的、关于“看守者”低语的关键词——“母亲”、“园丁”、“摇篮原型”、“背叛”,则让整个能量空间陷入了更深的思辨。
“将这些关键词与方舟核心数据库最高权限条目进行交叉比对。”萧策命令。
无数加密的光流被调动,欧米茄级(Ω)的防火墙被一层层尝试突破。
【警告:触及核心禁忌。访问请求被记录。可能触发未知反制程序。】
【比对结果:关键词‘母亲’与‘方舟创世协议’最终指向目标存在7.3%关联性。关键词‘园丁’与‘收割者原始代号’存在14.8%关联性。关键词‘摇篮’权限不足,无法完全访问。】
关联性很低,但确实存在。这仿佛在无尽的迷雾中,投下了一缕极其微弱却方向明确的光。
“假设‘母亲’是方舟体系的创造者或最初核心。‘园丁’是收割者的前身或某种维护程序。那么‘背叛’…是园丁背叛了母亲?还是母亲放弃了园丁?亦或是…火种方舟的失控被视为一种背叛?”萧策的核心运算以前所未有的强度运行着,试图拼接这些碎片。
“看守者声称要‘唤醒母亲’、‘纠正错误’…”苏雨晴接口道,“如果收割者是在执行僵化的‘清理’程序,而火种是失控的‘癌变’,那么看守者和其寻找的‘摇篮原型’,是否代表着第三条路?一种…回归初始、重新修正的道路?”
这个推论让能量空间微微震动。
“但希望之门传来的技术体系冰冷非人,看守者对人类的态度更多是利用和交易。”萧策指出矛盾,“这条路,未必适合人类。”
他沉默片刻,新的指令发出。
“向所有星火网络节点发布新任务:‘追寻摇篮的足迹’。收集一切与方舟起源、创世神话、异常古老遗迹相关的信息,任何异常的能量签名或历史传说,均上报,贡献点从优。”
“向莫雨小队发送指令:维持与看守者的交易,优先获取关于‘园丁’和‘母亲’的详细信息,以及‘摇篮原型’的具体能量特征和可能位置。警告:警惕技术依赖和精神同化。”
“向西伯利亚节点发送信息:询问其是否知晓关于‘大地深处沉睡者’或‘初始契约’的任何古老传承。”
萧策正在将一张巨大的、覆盖全球的信息网络撒出去,试图从过去和现在的碎片中,拼凑出真相的轮廓。
…
然而,全球的局势并未因这细微的探索而放缓崩溃的脚步。
南极的火种方舟,似乎感知到了希望之门地下的异常能量活动和新技术的扩散,其喷吐晶化军团的频率和强度再次提升!更多、更强大的混合型晶化怪物开始出现在冰原上,甚至开始有组织地围攻几个主要的人类据点,包括希望之门。它们不再仅仅是本能地猎食,而是显露出了某种…战术意图。
收割者舰队也加大了净化力度。它们的攻击依旧精准冷酷,但重点明显放在了压制火种方舟的扩张和清除高浓度污染区上。对于人类据点,只要未检测到强烈的火种能量反应或“摇篮”特征,它们往往选择忽略或仅进行威慑性攻击。这种微妙的“区别对待”,让一些幸存者据点得以喘息,但也让更多人陷入了困惑和猜疑——收割者到底是不是敌人?
星火网络中,技术共享带来的混乱仍在持续。
某个位于格陵兰岛的据点,在应用了“寒区技术升级包”后,防御力大增,甚至成功击退了一次中型晶化生物潮。他们兴奋地将自身经验分享出去,却忽略了警告中关于能源兼容性的部分,过度依赖看守者技术体系中的低温能量核心,导致其自身能源系统逐渐被同化,开始散发出与晶化生物相似的微弱能量信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全民求生之我能环境分析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全民求生之我能环境分析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