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的阳光,似乎比国内更加炽烈慷慨,毫不吝啬地洒满洛杉矶近郊这栋租住的现代风格别墅。带着咸味的海风穿过敞亮的落地窗,吹动了窗边的风铃,发出清脆的声响。
经过短暂的适应期,一家人逐渐安顿下来。林父林母对这里的气候和环境颇为喜欢,每天推着婴儿车,带着慕慕在社区绿树成荫的小道上散步,小家伙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咿咿呀呀地说着只有他自己懂的“语言”。
江以辰已经投入到“音核”北美分公司的紧张筹建中,办公室设在市中心最繁华的街区,每天早出晚归,但无论多忙,他都会赶回家陪林清音和慕慕吃晚饭。新市场的开拓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威廉·陈的影响力如同暗处的藤蔓,在一些行政审批和行业准入环节制造了些许麻烦,但都在江以辰精准的资本运作和人脉拓展下,被一一化解。他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船长,沉稳地驾驭着航船,破开前方的迷雾。
而林清音,在安排好家中事务后,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由江以辰亲自驾车,前往那个位于马里布海边的神秘地址。
车子沿着太平洋海岸公路行驶,一侧是陡峭的悬崖,另一侧是无垠的蔚蓝大海,景色壮丽开阔。最终,他们在一栋并不起眼、甚至有些斑驳的木制小屋前停下。小屋看起来有些年头,但维护得很好,屋外种着耐旱的植物,面对着浩瀚的太平洋,颇有几分遗世独立的味道。
按响门铃后,过了片刻,木门被轻轻拉开。一位穿着简单亚麻衬衫、头发花白却梳理得一丝不苟、眼神温和而锐利的老人出现在门口。他的目光先是在江以辰身上短暂停留,带着一丝审视,随即落在了林清音身上,那双仿佛能洞察灵魂的眼睛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亮光。
“罗森伯格先生?”林清音用提前练习好的英文,礼貌地询问。
“是我。林小姐,江先生,请进。”阿兰·罗森伯格的声音低沉沙哑,却带着一种奇特的磁性。他侧身将两人让进屋内。
工作室内部的景象,与外观的质朴截然不同。隔音极好,几乎听不到外面的海浪声。空间宽敞,摆放着各种看起来颇具年代感却又保养精良的录音设备、混音台,墙上挂着许多黑胶唱片封面和与音乐巨星的合影,空气中弥漫着旧木头、纸张和一丝若有若无的松香味道,那是岁月与音乐交融的气息。
没有过多的寒暄,阿兰直接引着林清音走到工作室中央,那里摆放着一架保养得极好的三角钢琴,以及……一张古朴的东方古筝。
“我听了你的《新生》,”阿兰示意林清音随意,自己则走到混音台前坐下,目光专注地看着她,“很有意思。不仅仅是技巧,更是一种……生命的能量。东方的乐器,很少能让我听到如此具象而又抽象的生命力。”
他的评价直接而专业,没有任何虚与委蛇。
林清音心中微动,她走到古筝前坐下,指尖轻轻拂过琴弦。“谢谢您。孕育生命的过程,确实让我对音乐,对很多事物,都有了不同的理解。”
“愿意即兴一点什么吗?”阿兰指了指周围的设备,“随便什么,感受,情绪,或者……只是阳光和海风。”
这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最高规格的邀请。在林清音点头后,江以辰默默地退到靠墙的沙发坐下,将自己融入背景,不打扰这即将发生的艺术对话。
林清音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窗外加州炽热的阳光,屋内凉爽的空气,空气中沉淀的音乐历史,对面老人睿智而期待的目光,还有身后那个让她无比安心的存在……种种感触在她心中交汇。
她没有弹奏任何成型的曲子。她的指尖落在琴弦上,流淌出的是一段充满探索意味的旋律。起初带着东方特有的婉转与朦胧,如同水墨氤氲;渐渐地,旋律开始变得开阔,节奏里融入了窗外海浪拍岸的韵律,音符变得明亮而充满力量,仿佛在回应加州的阳光与自由;中间一段,她甚至尝试用古筝模仿了电子音乐中常见的音色颗粒感,与传统轮指交织,产生出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
她完全沉浸在即兴的创作中,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场合,只是用音乐表达着此刻最真实的感受——东西文化的碰撞,新旧生命的交融,陌生环境下的兴奋与一点点乡愁。
阿兰·罗森伯格始终安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混音台上轻轻敲击,眼神越来越亮,那是一种发现了稀世珍宝的光芒。
当林清音的指尖最后一个音符消散在空气中,工作室里陷入了短暂的寂静。
然后,阿兰缓缓站起身,走到她面前,眼神充满了毫不掩饰的激赏:“Bravo!(太棒了!)”他用的词极其郑重,“林小姐,你不是在演奏乐器,你是在用它们说话,诉说灵魂的语言。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在你这里不是割裂的,而是自然流淌的血液。这种融合,不是生硬的拼贴,而是……升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学长,这里不可以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学长,这里不可以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