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下午,音乐学院主办的“传统与现代音乐融合”专题讲座,主讲人是业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能容纳三百人的阶梯教室座无虚席,林清音和江以辰作为特邀学生代表,坐在了第一排。
讲座进行到互动环节,老教授刚说完“同学们可以自由提问”,坐在侧前方位置的苏曼便第一个举起了手,姿态优雅,笑容得体。
“教授,您刚才提到融合需要深厚的传统根基,我非常赞同。”她声音清晰,确保全场都能听见,“不过我有个疑问,如果一位演奏者本身对传统曲目的理解尚显……青涩,甚至在一些基础技巧上存在争议,那么她所进行的‘融合’创新,是否更像是一种无根之木,甚至可能误导听众呢?”
她的话语虽然委婉,但矛头直指谁,在场稍微关注过近期校园新闻的人都心知肚明。无数道目光瞬间聚焦在林清音身上,带着探究、好奇,甚至幸灾乐祸。
老教授微微蹙眉,似乎觉得这个问题有些尖锐,刚想打个圆场,林清音却已经平静地举起了手。
“教授,这个问题,或许我可以尝试回答一下。”她站起身,目光坦然迎向苏曼带着挑衅的视线,脸上没有丝毫慌乱。
江以辰坐在她旁边,姿态放松地靠着椅背,指尖无意识地在膝盖上敲击着一段轻快的节奏,眼神却始终落在林清音侧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欣赏与……信任。
“苏学姐的顾虑很有道理。”林清音开口,声音清越沉稳,“根基不牢,地动山摇。无论是传统还是创新,扎实的基本功和对经典的深刻理解,永远是底气所在。”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继续道:“至于我本人是否‘青涩’,是否存在‘争议’,我想,音乐本身是最好的回答。不如借此机会,请教授和各位同学指正?”
她看向讲台上的老教授,语气谦逊而自信:“我记得教授您早年曾对《高山流水》这首古曲有过一篇非常精辟的论述,其中提到了几个极易被忽略的‘气口’处理,关乎整首曲子的意境营造。恰好,我对这几个地方也有些不同的实践体会,能否现场演奏一小段,请您和大家品评?”
这一番应对,不卑不亢,既接住了苏曼的刁难,又将话题引回了纯粹的音乐探讨,更巧妙地展示了自己对经典的深入研究,而非空谈创新。
老教授眼中露出赞赏的神色,欣然点头:“当然可以!”
早有工作人员将一台备用古筝搬上讲台一侧。林清音从容上前,坐下,指尖轻抚琴弦。她没有选择炫技的复杂段落,恰恰是《高山流水》中最考验内力与韵味的几个慢板乐句。
当她指尖流淌出那空灵悠远、意蕴深长的音符时,整个教室安静了下来。她的处理确实与常见版本有细微差别,在某些“气口”处做了极其精妙的停顿与气息延伸,让原本熟悉的旋律焕发出一种更具张力和空间感的意境。
一曲终了,余音袅袅。短暂的寂静后,老教授率先鼓起掌来,眼中满是惊艳:“好!非常好!这几个地方的停顿,看似大胆,实则精准地捕捉到了‘流水’遇石转折时的那一瞬间的凝滞与蓄力,妙啊!”
台下也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实力,永远是最有力的回击。
苏曼的脸色变得极其难看,她没想到林清音不仅没有露怯,反而借此机会大放异彩。
就在她还想说什么时,江以辰缓缓站起身。他没有拿话筒,但清冷的声音自带穿透力,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关于‘根基’与‘创新’,”他目光平静地看向苏曼,语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我认为,真正的创新,恰恰源于对传统最深刻的尊重与理解,而非浮于表面的符号堆砌。清音刚才的演奏,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他顿了顿,视线转向台上的林清音,眼神瞬间变得柔和而专注,带着一种近乎骄傲的温柔:
“而且,在我看来,她不仅仅是传统的优秀继承者,更是赋予传统新生命的开拓者。她的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对音乐最本真的热爱与思考。能与这样的旋律同行,是我的荣幸。”
这番话,无异于在三百人面前,进行了一场最郑重的宣告与维护。他没有激烈地反驳苏曼,而是用更高的格局、更专业的肯定,以及那毫不掩饰的倾慕眼神,将林清音稳稳地托举到了一个无人能质疑的高度。
“哇……”台下响起一片压抑的惊呼和抽气声。
这波狗粮,撒得又高级又致命!
苏曼的脸一阵红一阵白,在江以辰那平静却极具压迫感的目光下,再也说不出一个字,只能僵硬地坐在原地。
讲座在一种微妙而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人群渐渐散去,林清音收拾好东西,和江以辰并肩走出教室。
夕阳的金辉洒在走廊上,拉长了两人依偎的身影。
“刚才……谢谢你。”林清音低声说,心里暖融融的。被他那样坚定地维护和肯定,感觉……很不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学长,这里不可以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学长,这里不可以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