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音乐会的筹备,如同一场在悬崖边行走的舞蹈。这是“辰音文化”彻底脱离辰光系后的首次独立大秀,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每一个环节,从场地租赁、设备调试、乐队排练到宣传发行,都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和精准的把控。
压力是空前的。林清音几乎住在了排练厅,与星城交响乐团的磨合要求极致完美,她不允许自己的专业出现任何瑕疵。而江以辰则坐镇后方,运筹帷幄,调动着“辰音”所有的流动资金和他个人的储备,如同一个冷静的将军,计算着每一分钱的效用。
然而,暗处的绞杀,比预想中来得更快、更狠。
先是几家原本谈妥的二级赞助商,几乎在同一时间,以各种含糊的理由婉拒了合作。紧接着,为音乐会提供核心音响设备的供应商突然通知,原定型号的设备“调货困难”,需要延期,甚至暗示可能无法履约。连票务代理平台也反馈,宣传推送的流量莫名被限,票务销售速度远低于预期。
这一切的“巧合”,指向性太过明显。江瀚甚至没有亲自出手,只是默许甚至暗示了下属,利用辰光庞大的商业网络和影响力,对“辰音”进行了一场悄无声息的围剿。目的很简单——耗尽你的现金流,拖垮你的项目,让你在万众瞩目下狼狈收场。
“江总,设备那边……如果临时更换其他品牌,效果无法保证,而且成本会飙升至少百分之三十。”项目总监的声音在电话里带着压抑的焦急。
“供应商名单给我。”江以辰的声音冷得像冰,手指在平板电脑上快速滑动,调出全球供应链的数据库,“欧洲‘Rhythm Nexus’的合作厂牌,有一款同级替代品,性能更优,我联系空运。差价,从我个人账户走。”
他没有丝毫犹豫,用更高的成本和更广的人脉,硬生生砸开了一条路。
“宣传渠道被限,我们是不是考虑追加投放预算?”公关总监提议。
“不用。”江以辰否决得干脆,“把钱花在刀刃上。联系所有合作过的、有分量的乐评人和音乐自媒体,发邀请函,请他们来看彩排。用作品本身说话。”
他选择了最笨,却也最扎实的方式——依靠口碑和音乐本身的穿透力。
林清音是在一次排练间隙,偶然听到工作人员低声议论资金紧张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她走到后台安静处,拨通了江以辰的电话。
“学长,是不是……很困难?”她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随即传来他依旧沉稳的声音:“专心排练。外面的事,不用管。”
“可是……”
“没有可是。”他打断她,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林清音,你的战场在台上。台下这些脏东西,别污了你的眼睛和耳朵。”
他独自扛下了所有风雨,只为她能心无旁骛地绽放。
---
首演前一天,最后一次带妆彩排。林清音站在空旷的国家大剧院舞台上,进行最后的走位。巨大的压力和对江以辰的心疼交织在一起,让她在演奏一段高难度轮指时,出现了一个细微的失误。
音乐停下,她看着自己的指尖,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和自我怀疑涌上心头。如果……如果这次失败了,他投入的一切都将付诸东流……
就在这时,观众席后方,传来一声清脆的响指。
她愕然抬头,看到江以辰不知何时坐在了那里,身边还坐着沈墨老先生,以及几位在业内极具分量的独立乐评人。他居然真的把这些人请来了!
江以辰站起身,沿着过道一步步走向舞台,目光始终锁在她身上。他没有责备,没有安慰,只是走到乐池边缘,仰头看着她,声音在空旷的剧场里清晰回荡:
“刚才那段,节奏快了千分之一秒,情绪没顶上去。”
他精准地指出了她的问题,语气是纯粹的专业和冷静。
“再来一次。”
“让我听听,属于林清音的《破晓》,到底是什么样子。”
他的话,像一记重锤,敲碎了她心中的迷茫和畏惧。是啊,她在怕什么?她拥有最好的音乐,拥有他不计代价的支持,拥有脚下这片无数音乐家梦寐以求的舞台。
她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将所有杂念摒弃。当她再次睁开眼时,眼神已是一片沉静与坚定。指尖重新落在琴弦上,这一次,那段轮指如同冲破乌云的阳光,迅疾、精准、充满了无可阻挡的力量!
一曲终了,台下响起了掌声。沈墨老先生微微颔首,几位乐评人交换着惊艳的眼神。
江以辰站在台下,看着她重新闪耀光芒的模样,嘴角终于勾起一抹几不可察的、带着巨大骄傲的弧度。
---
首演当晚,国家大剧院座无虚席。尽管宣传受限,但前期江以辰邀请的乐评人和自媒体发出的高质量repo(观后报告),以及林清音本身积累的口碑,依然吸引了大量真正的乐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学长,这里不可以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学长,这里不可以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