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复苏的村庄
晨露在桃树枝头凝结成晶莹的水珠,在朝阳下折射出七彩的光芒。花林村的清晨比往日更加热闹,村民们早早起来打扫庭院,修补房屋。孩子们的笑声在村道上回荡,仿佛那场灾难从未发生过。
阿瞳蹲在村口的小溪边,小心翼翼地清洗着一块乳白色的玉片。溪水倒映着她稚嫩的脸庞,琥珀色的右眼在阳光下流转着奇异的光彩。
“阿瞳!”李婆婆挎着竹篮走来,篮子里装着新摘的野菜,“又在擦你那宝贝玉片啊?”
“嗯!”阿瞳用力点头,将玉片举到阳光下,“李婆婆您看,今天它比昨天更亮了一些呢!”
李婆婆眯起眼睛,慈祥地笑着:“看来泠大夫的情况在好转啊。”
溪水哗哗流淌,阿瞳的指尖轻轻抚过玉片表面。突然,玉片微微发热,一道微弱的光芒闪过。阿瞳猛地站起身,小脸上写满惊喜:“泠霜姐姐刚才说话了!她说...她说...”
“说什么了?”一个低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煜霄不知何时已经站在她们身后,腰间挂着长剑,风尘仆仆的样子像是刚从哪里赶回来。
“煜霄哥哥!”阿瞳兴奋地跑过去,“泠霜姐姐说,在青萝镇的药铺里,有一本《泠氏医典》!”
煜霄的眼睛亮了起来:“确定吗?”
阿瞳用力点头,将玉片贴在耳边:“嗯!他说那是他小时候偷偷藏在那里的,连陈伯都不知道!”
李婆婆看着两人,突然转身往村里走去:“我这就去给你们准备干粮。这一路上...”
“婆婆,”煜霄叫住她,声音温和却坚定,“我们午后就出发。”
第二节:离别的准备
正午的阳光洒在医馆的院子里。煜霄正在整理行装,将一把把草药分类装进布袋。阿瞳蹲在一旁,认真地将晒干的药草捆成小捆。
“这是止血的,这是退热的...”阿瞳一边整理一边念叨着,突然停下来,抬头看向煜霄,“我们走了,村里的人生病了怎么办?”
煜霄手上的动作顿了顿。他望向院墙外,几个村民正在帮忙修补医馆的屋顶。这三天来,村里人轮流来帮忙,说是要替泠霜守着这个家。
“王大叔说了,他会定期去青萝镇请郎中来看诊。”煜霄摸了摸阿瞳的头,“再说,我们找到医典就回来,不会太久。”
阿瞳点点头,突然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我昨晚做了这个。”
她打开布包,里面是十几个小巧的香囊,每个都绣着不同的药草图案。
“这是...”煜霄拿起一个,闻到淡淡的药香。
“安神的香囊。”阿瞳的眼睛亮晶晶的,“我给每户人家都做了一个。晚上放在枕边,可以...”
“可以梦到美好的事情。”一个温和的声音突然接话。两人回头,看见陈郎中拄着藤杖站在院门口,腰间铜铃叮当作响。
“陈伯!”阿瞳欢快地跑过去。
老人笑着摸摸她的头,从药箱里取出一个布包:“听说你们要去青萝镇,老朽准备了些东西。”
布包里是三个精致的瓷瓶和一卷泛黄的图纸。
“这是...”煜霄小心地展开图纸。
“青萝镇的详细地图,还有几条鲜为人知的小路。”陈郎中的手指点着图纸上几个标记,“这里,就是泠霜说的药铺位置。”
阿瞳好奇地拿起一个瓷瓶:“这些药丸是?”
“避瘴丸、止血散,还有...”陈郎中压低声音,“三颗还魂丹。危急时刻能救命。”
煜霄郑重地收好瓷瓶:“多谢。”
陈郎中摆摆手,突然严肃起来:“有件事必须告诉你们。今早我在村口,遇到了几个形迹可疑的商贩...”
第三节:暗处的眼睛
夕阳将花林村的土墙染成橘红色,炊烟在屋顶袅袅升起。村口的老槐树下,二十多个村民围成一圈,正在为煜霄和阿瞳送行。
李婆婆用粗糙的手掌紧紧攥着阿瞳的小手,声音哽咽:“丫头,路上一定要跟紧煜霄哥哥。夜里睡觉前记得喝口姜汤,山里湿气重...”
“婆婆放心,”阿瞳仰起小脸,琥珀色的右眼在夕阳下熠熠生辉,“我每天都给您传信。”她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竹筒,里面装着几只彩纸折的传信鹤,“用这个,泠霜姐姐教我的法术。”
王大叔正在帮煜霄检查行装,突然压低声音:“昨晚村东头来了几个卖货郎,打听医馆的事。”他粗糙的手指悄悄指向不远处的茶棚,“就是那几个人,盯了一整天了。”
煜霄不动声色地瞥了一眼。茶棚下坐着三个商贩打扮的男子,看似在喝茶歇脚,眼神却不时往这边瞟。其中一人腰间挂着的玉佩在夕阳下泛着不自然的青光。
“青玉阁的人。”陈郎中不知何时出现在他们身后,藤杖上的铜铃轻轻作响,“三十年前追杀冷家的爪牙。”
阿瞳颈间的玉片突然微微发烫。她轻轻"咦"了一声,将玉片贴在耳边,小脸渐渐变得严肃:“泠霜姐姐说...他们身上有血腥味...不是普通商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岭南花林诡事录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岭南花林诡事录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