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农,征北将军府书房。
冰鉴散发出的丝丝寒气,似乎也难以驱散吕布眉宇间那凝结的、如同实质般的深沉思索。巨大的舆图上,代表各方势力的色块依旧泾渭分明,而南阳郡,则如同一个色泽深沉、异常坚硬的楔子,牢牢钉在司隶与荆州之间,阻碍着势力向南的扩张。代表江夏战事的标记显示着那里的胶着与血腥,而在并州以北,代表袁绍势力的广袤色块虽然暂时沉寂,却如同阴云般笼罩北方,散发着不容忽视的巨大压迫感。
贾诩步履轻捷,几乎无声地步入书房,将一份墨迹犹新的情报汇总轻轻置于吕布的案头。
“文和,坐。”吕布并未抬头,目光依旧如鹰隼般锁定在复杂的舆图上,“各方反应如何?可有新的变化?”
贾诩在下首坐定,声音平缓如古井无波,开始汇报:“主公,襄阳方面,刘表已完全采纳了蒯良所献之策。其亲笔署名的安民告示正以快马发往南阳各城,同时,一批精良的军械甲胄也已从襄阳武库启运北上。文聘据此稳扎稳打,一方面稳定内部民心,另一方面则加大了清查细作的力度。其推行的‘告奸令’经过此番调整,虽核心依旧严厉,但有效避免了过度株连,手段趋于精准。目前看来,南阳局势虽暗流潜涌,但表面暂未出现大的动荡与破绽。”
吕布鼻腔中轻轻哼出一声,听不出是赞许还是讥讽:“刘景升倒是颇能沉得住气,行事章法不乱。文聘此人,也确实非庸碌之辈,应对得法,颇有名将之风。看来,我们之前试图从其内部轻易撬开南阳这道铁门的想法,是有些过于理想化了。”
“诚如主公所言,形势确实如此。”贾诩微微颔首,表示认同,“江夏方面,孙策的攻势一如既往的猛烈,未曾有丝毫减弱迹象。然而黄祖依托夏口坚城与水寨,守御得依旧稳固,寸土不让。其间,甘宁所部水军虽凭借悍勇偶有斩获,击退了几次江东军的试探性进攻,但于整个东线僵持的大局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难以撼动根本。依诩之见,短期内,江夏东线恐怕难有决定性的变数出现。”
局势,似乎就此陷入了一种令人窒息的泥沼。强攻南阳,代价高昂,胜负难料;渗透离间,遭遇文聘铁腕整顿,效果不彰;等待对手犯错,又过于被动,非进取之道。若是一般的割据势力,面对此等局面,或许只能无奈地按兵不动,被动地等待那不知何时才会出现的、虚无缥缈的天赐良机。
但吕布何许人也,他乃穿越者,绝非一般人。他躯壳里承载的,是一个来自未来、知晓历史大致走向的灵魂。他的思维方式,不受这个时代固有的战略框架完全束缚,视野更为开阔,手段也更为灵活甚至“超前”。
他缓缓站起身,踱步到轩窗之前,目光投向庭院之中。夏末的阳光依旧带着几分灼热,洒在生机勃勃的草木之上,然而吕布的脑海之中,却在进行着一场无声的风暴。袁绍的暂时沉默与隐忍,曹操的舔舐伤口与暗中积蓄,刘表的力求稳妥与平衡,孙策的猛打猛冲与复仇心切,文聘的坚韧不拔与治军有方……这一切看似稳固、相互制衡的态势之下,必然存在着某些尚未被察觉、或是未被充分利用的脆弱节点与内在矛盾。
“文和,”吕布忽然开口,声音沉稳而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决断,他转过身,目光如电,“我们此前制定的策略,是否过于执着,甚至可以说,是过于狭隘地聚焦于南阳本身了?”
贾诩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捕捉的精光,他敏锐地察觉到主公的思维正在跃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主公此言……意蕴深远,诩愿闻其详。”
“南阳,是块难啃的硬骨头;文聘,是一面坚固的铁盾。”吕布走回舆图前,用手指关节敲了敲南阳的位置,发出沉闷的响声,“当我们调集全部精力,反复敲打这面盾牌,试图将其击碎时,是否不自觉地忽略了那持盾之人——刘表的心态与处境,以及他身后那看似稳固,实则同样存在裂痕的荆州内部?”
他的手指率先点向北方的冀州大片区域:“袁本初新遭大败,损兵折将不说,更丢了并州这块战略要地。以他外宽内忌、极好面子的性格,这口恶气绝不可能轻易咽下。他如今的沉默,绝非退缩,而是在默默地积蓄力量,同时也在暗中寻找报复我军的绝佳机会。我们绝不能被动地等待他准备充分,羽翼再次丰满。”
他的指尖随即移到东面的兖州:“曹孟德,如同一条被重创后隐入丛林的孤狼,此刻必然在阴影之中,一面舔舐着之前大战的伤口,一面磨砺着它锋利的獠牙,等待下一次扑咬的机会。他对我的恨意,恐怕比袁绍只多不少,绝不会坐视我安稳地消化并州,进而毫无顾忌地图谋南阳,壮大势力。”
最后,他的手指重重落在南阳之上,然后划过一道清晰的弧线,直指其后方,代表着荆州权力核心的襄阳:“而刘景升,他如今最想的,便是稳坐他那襄阳的钓鱼台,依靠文聘这面铁盾挡住我军的兵锋,依靠黄祖那块顽石挡住孙策的猛攻,他自己则高枕无忧,维持荆襄九郡的太平景象。天下大势,纷争扰攘,岂能容他如此轻易地独善其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我的底牌是信息差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三国我的底牌是信息差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