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的呼唤》拍摄进程过半,沈清梧饰演的“林秀”已从青涩少女过渡到在乡村扎根数年的教师阶段。剧情中,村里要办扫盲班,需要林秀为扫盲班题写牌匾和一则鼓励学习的宣传语。
导演为了追求极致真实,决定实景拍摄书写过程,拒绝使用替手或后期特效。这个消息一出,剧组里某些存着看热闹心思的人,心思又活络起来。尤其是饰演村里略识几个字、对林秀有些不服气的女配角的演员韩梅,她本人据说从小习书法,对此颇为自得。
“导演,这写毛笔字可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真底蕴。要不,还是找个专业的书法老师来写,清梧姐做个提笔的姿势就好?”韩梅状似关心地建议,眼神却若有若无地瞟向沈清梧,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挑衅。她认定了沈清梧这种“流量”出身,绝无可能掌握书法这种需要时间沉淀的技艺。
现场一些工作人员也面露忧色,万一写不好,不仅耽误进度,沈清梧之前积累的好口碑恐怕也会受损。
导演也有些犹豫,看向沈清梧:“清梧,你的意思呢?”
沈清梧正拿着道具组送来的毛笔端详,闻言,她抬起头,目光平静如水,唇角甚至带着一丝温和的浅笑:“导演,我可以试试。林秀这个角色,内心是有股韧劲和风骨的,她的字,应该也能体现出这一点。”
她的话语从容不迫,没有丝毫怯场。这份镇定,反而让韩梅和等着看笑话的人心里有些打鼓。
准备工作就绪。一场戏是在村里的旧祠堂,林秀要在众多村民和孩子们面前,写下“求知若渴”四个大字。镜头对准了铺开宣纸的旧木桌,林秀站在桌前,深吸一口气,挽起袖口,露出纤细却沉稳的手腕。
她执笔,蘸墨,动作流畅自然,没有丝毫生疏感。当笔尖触及宣纸的刹那,她整个人的气场都变了。不再是那个温婉坚韧的乡村女教师,而是透出一股沉静内敛、胸有丘壑的大家风范。
手腕运力,笔走龙蛇。
“求”字方劲古拙,带着渴望。
“知”字疏朗开阔,彰显智慧。
“若”字流畅婉转,蕴含韧性。
“渴”字最后一笔,如干裂大地期盼甘霖,力透纸背,情感喷薄而出。
四个大字一气呵成,结构严谨,笔力虬劲,更难得的是字里行间蕴含的那股蓬勃向上的精神气,完全贴合“林秀”的人物内核!
“好!太好了!”导演在监视器后猛地一拍大腿,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这字,有魂!这就是林秀该写的字!”
周围围观的村民演员和工作人员也发出了低低的惊叹声。他们不懂太高深的书法理论,但那字看着就让人觉得舒服、有力量。
韩梅站在人群外围,脸上的表情彻底凝固了。她自以为傲的书法功底,在沈清梧这手堪称专业的字面前,简直如同孩童涂鸦,不值一提。她原本想借着对方“没文化”来衬托自己,却没想到被对方用最扎实的底蕴碾得粉碎。那瞬间,她脸上火辣辣的,仿佛被无形的巴掌狠狠扇过,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这还没完。接下来拍摄林秀在灯下为扫盲班编写教材的戏份,需要拍摄她握笔书写的手部特写。镜头毫不客气地推进,那双白皙的手握着毛笔,行云流水般写下娟秀却不失风骨的小楷,字迹清晰工整,内容是与剧本对应的扫盲课文,一字不差。
所有人都看得清清楚楚,这绝非一日之功,也绝非临时抱佛脚能够达到的水平。先前那些关于沈清梧“徒有虚名”、“靠脸上位”的窃窃私语,在这一手惊艳的翰墨面前,彻底烟消云散。
“真没想到,清梧的字写得这么好!”
“是啊,这功底,没个十年八年练不出来吧?”
“人家这是真才实学,以前是我们眼拙了……”
赞誉之声悄然响起,带着由衷的敬佩。
沈清梧对此依旧淡然,拍完戏份,便安静地走到一旁休息,仿佛刚才那惊艳全场的一幕与她无关。她拿出手机,给谢栖迟发了一条信息:
「维瀚哥哥,今天写了毛笔字,导演说很有风骨。记得小时候,你总嫌我的字像鬼画符,逼着我临帖……现在,可还算入眼?」
她看着屏幕上“对方正在输入…”的提示,眉眼弯弯,流露出只有在面对他时才会有的、带着点小得意的娇憨。
远在云山墅的谢栖迟,看着手机上传来的、她亲手所书的“求知若渴”照片,那熟悉的笔锋,依稀能看到当年他握着她的手,一笔一划教导的影子,只是如今,她的字里更多了一份属于这个时代的开阔与坚韧。他缓缓露出一个无比欣慰的笑容,回复道:
「我家阿砚的字,已有大家风范。」
喜欢满级嬷嬷穿成黑料网红后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满级嬷嬷穿成黑料网红后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