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通人先顾着钱,别瞎琢磨别的
村里的老林,以前总爱摆弄二胡,每天傍晚坐在门口拉,拉得还挺像回事,可家里的日子过得紧巴巴 —— 娃上学要交学费,媳妇看病要花钱,老林的二胡越拉,媳妇的眉头皱得越紧。有人劝他 “别拉了,先琢磨着咋赚钱”,老林说 “我热爱音乐,这是我的追求”,可没过多久,娃的学费交不上,还是跟邻居借的钱。
后来老林不再拉二胡,跟着镇上的建筑队去干活,每天搬砖、和水泥,虽然累,可每个月能拿到现钱,娃的学费交上了,媳妇的病也治了。有回他跟人说 “以前觉得热爱重要,现在才知道,普通人没 money,啥热爱都是瞎扯 —— 你热爱音乐,别人会说你‘不求上进’;你努力健身,别人会说你‘不务正业’。先把钱赚到手,把日子过好,再谈别的才靠谱”。
村里的李婶也说:“我年轻的时候爱绣花,可家里揭不开锅,只能把花绷子收起来,去地里种庄稼。现在娃大了,日子好过了,我才又拿起绣花针 —— 不是不喜欢,是得先顾着肚子,再顾着心。”
2、努力了,也未必能得到想要的
村里的后生小栓,以前总信 “努力就有回报”,每天天不亮就去地里干活,晚上还学着种反季蔬菜,可第一年因为没经验,蔬菜冻坏了;第二年好不容易种成了,又因为行情不好,卖不上价。小栓蹲在地里哭,说 “我这么努力,为啥还是不行”。
村里的老支书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说 “不是你不努力,是这世上的事,本就不是努力了就有回报。你看镇上的周掌柜,他开布店赚了钱,可他爹以前就是开布店的,他从小就懂这些;你看隔壁的小王,他跟着亲戚去城里做买卖,那是有人提携。咱普通人,只能是摔了跟头再爬起来,崩溃了再自己哄自己,熬得住,才能勉强把日子过下去”。
后来小栓不再执着于 “努力就有回报”,只是踏踏实实种地,偶尔也去镇上打零工,虽然没赚大钱,可日子也慢慢好起来了。他说 “现在才明白,努力是本分,能不能有回报,得看运气,得看时机 —— 但你不努力,就啥也没有”。
3、自己的人生,只能自己扛着
村里的张大爷,年轻的时候不爱上学,总偷偷跑去河里摸鱼,后来没文化,只能靠种地为生;中年的时候,有人劝他 “种点果树能赚钱”,他不听,非要种玉米,结果那年玉米行情不好,赔了钱;现在老了,看着别人的日子过得好,总说 “要是当初好好上学就好了”“要是当初种果树就好了”。
老支书跟他说 “你年轻时候逃学,是你自己选的;中年时候不种果树,也是你自己选的 —— 没人逼你,也没人能替你扛这些后果。你得有自己为自己人生买单的本事,别把错怪在别人身上,也别又想这样又想那样。比如你想种果树,就得承担可能赔本的风险;你想种玉米,就得接受行情不好的结果”。
张大爷听了,慢慢不再抱怨,只是帮着儿子打理庄稼。他说 “现在才知道,人生就是自己选的路,跪着也得走完 —— 没人能替你走,也没人能替你承担错选的苦”。
4、人间的事,说到底都是互相换
村里的王二婶,以前总觉得 “婚姻就是两个人好好过日子,跟钱没关系”,可嫁给李大叔后,日子过得紧巴巴,李大叔没本事赚钱,还爱喝酒,王二婶天天跟他吵架。后来王二婶跟人说 “以前太傻,以为婚姻是爱情,现在才知道,婚姻也是交易 —— 你能给对方啥,对方能给你啥,心里都得有数。比如我能种地,能做饭,李大叔能赚钱,能养家,这样日子才能过下去;要是一方啥也给不了,日子就过不下去”。
村里的周掌柜和他媳妇,就是这样 —— 周掌柜会开布店,能赚钱;他媳妇会算账,能管店,两人互相帮衬,布店的生意越来越好。周掌柜说 “不光是婚姻,社交、亲情也一样 —— 你跟人来往,你能帮别人啥,别人能帮你啥;你跟父母相处,你能给父母养老,父母能帮你带娃,这都是互相换。你得提升自己的价值,你越有用,别人才越离不开你”。
王二婶现在也学着做针线活,能赚点零花钱,李大叔也少喝酒了,去镇上打零工,两人的日子也慢慢缓和了。她说 “现在才明白,别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你自己有价值,别人才会对你好”。
5、别乱发脾气,没人会惯着你
村里的小芳,以前总爱发脾气 —— 跟婆婆吵架,说 “你做的饭不好吃”;跟邻居闹矛盾,说 “你占了我家的地”;跟老公拌嘴,说 “你没本事赚钱”。一开始大家还让着她,后来没人再理她,婆婆不帮她看娃,邻居不跟她来往,老公也总躲着她。
小芳的娘跟她说 “别人不跟你发脾气,不是你对,是别人有修养。你以为乱发脾气是厉害,其实别人都把你当傻子,不想跟你一般计较。比如你跟婆婆吵架,你发完脾气,婆婆不帮你看娃,你就得自己带,这就是你发脾气的后果 —— 情绪不会凭空消失,总会以别的方式找回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人性的那些事儿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人性的那些事儿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