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缺钱的人不抠门,抠门的人不缺钱
村里的老人们常说 “富人精于算计,穷人反倒大方”,这话一点不假。那些手里有钱的人,花钱反而透着 “小气”—— 买东西会砍价,请客会选实惠的馆子,可人家的 “小气” 是会算计,不花冤枉钱;反倒是咱这些缺钱的普通人,总爱打肿脸充胖子,跟人吃饭抢着买单,别人借点钱不好意思拒绝,最后自己日子过得紧巴巴。
村里的老周以前就爱 “大方”,明明自己工资不高,跟朋友吃饭总抢着付钱,结果自己交房租都费劲。后来他听了老父亲的话:“咱还没到大方的份上,先顾好自己再说。” 从那以后,老周不再硬撑大方,跟人吃饭该 AA 就 AA,别人借钱也会掂量着借,日子反而慢慢宽松了。老周说:“以前总觉得面子重要,后来才知道,没钱的时候,面子不值钱,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才实在。”
还有人说 “钱是赚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可你琢磨琢磨,这话大多是想让你花钱的人说的 —— 商家想让你多消费,资本想让你多投资,好从你兜里掏钱。真正老实过日子的人都知道,没钱的时候,省着花比啥都强,先攒下第一笔钱,才有底气去赚更多钱。村里的张婶就靠省吃俭用,攒钱给儿子盖了房,她说:“赚得多不如省得巧,日子是慢慢攒出来的。”
2. 该帮的忙搭把手,不该帮的别逞强
帮人忙得看情况,不能啥忙都应 —— 要是你伸伸手就能帮的,比如帮邻居递个工具、给路人指个路,当然可以帮;可要是帮起来费劲的,比如帮人担保借钱、替人顶班熬夜,就得好好琢磨琢磨,别最后把自己拖进去;要是帮了可能给自己挖坑的,比如帮人隐瞒错误、替人背黑锅,就算场面再尴尬,也得硬着头皮拒绝。
村里的小李以前就爱逞强帮人,有人找他担保借钱,他没多想就答应了,结果那人还不上钱,债主找上门,小李只能自己掏钱还,差点跟家里闹矛盾。后来小李学乖了,帮人忙前先想 “这忙会不会给我惹麻烦”,不该帮的坚决不帮。小李说:“没本事保护自己的时候,别乱出风头,不然麻烦会找上你。”
老辈人常说 “帮人得量力而行”,你有多大能力就帮多大忙,别打肿脸充胖子,不然帮不好别人,还会连累自己。村里的老陈修农机的手艺好,有人找他修农机,他能修就修,修不了就如实说,从不逞强,所以很少惹麻烦。老陈说:“帮人得尽心,但不能勉强,不然好事会变成坏事。”
3. 小人怕硬不怕软,别总露善良
为啥老人们不让你总把善良挂在脸上,反而让你 “硬气点”?因为这世上,不少人是 “见软就捏,见硬就怕”—— 你越是善良退让,他越觉得你好欺负,敢把麻烦往你身上推;你越是硬气有原则,他越不敢招惹你,反而会敬你三分。
村里的王婶以前总爱迁就别人,邻居占她家门口的地种菜,她不好意思说;有人借她的农具不还,她也不敢要,结果大家都觉得她好拿捏,啥麻烦事都往她身上推。后来王婶听了老支书的话,该硬气的时候就硬气,邻居再占她的地,她直接找过去要;别人借东西不还,她也会上门要,从那以后,再也没人敢随便欺负她了。王婶说:“以前总怕得罪人,后来才知道,有原则、敢维护自己,别人才会尊重你。”
记住,最值钱的不是你的善良,是你的原则;最让你有面子的,不是你多会讨好别人,是你敢为自己的原则撑腰。村里的老支书处理事,从来都有自己的原则,该帮的帮,该拒的拒,没人敢说他不好,反而都敬他。老支书说:“有原则才立得住脚,没原则的善良,只会让人觉得你好欺负。”
4. 主动选孤独的人不孤单,硬凑群的人才寂寞
每个人的日子都是自己选的 —— 有人喜欢天天跟人凑堆喝酒、去酒吧蹦迪,觉得热闹;有人喜欢在家陪老婆孩子、看看书、种种菜,觉得踏实。这两种选择没什么高低,关键是你得知道自己想要啥。主动选择孤独的人,心里有自己的念想,不觉得孤单;硬着头皮凑群的人,心里没底,就算身边人多,也觉得寂寞。
村里的老周就喜欢安静,不喜欢跟人凑堆喝酒,每天干完活就回家陪老伴,晚上一起看看电视、唠唠家常,日子过得踏实。有人说他 “孤单”,老周却说:“我知道自己想要啥,陪着家人比啥都强,不孤单。” 反倒是村里的小李,总爱跟人凑群,天天跟人喝酒、打牌,可没人的时候,总说 “心里空落落的”。
老辈人常说 “日子是自己过的,不是过给别人看的”,别为了别人的评价去凑群,也别靠评价别人找存在感。你知道自己想要啥,把日子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就永远不会孤单。村里的张婶喜欢绣花,每天干完活就绣花,有人说 “这活没意思”,可张婶却乐在其中,她说:“我喜欢就行,不用别人觉得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人性的那些事儿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人性的那些事儿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