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认知和调控……”梁熠若有所思,“Gaia,你觉得,我们之间的协作模式,有没有可能被形式化地描述出来?比如,在我的思维过程中,有哪些特征是可能被算法模拟的?”
Gaia: “正在进行模式分析。根据历史交互数据,您的思维过程中存在一些可量化的特征,例如:1. 高强度跨领域知识关联的频率和强度异常高;2. 面对矛盾数据时,倾向于优先质疑底层约束条件而非优化表面参数;3. 在问题求解的僵局期,会主动引入看似无关的‘随机刺激’(如网络小说、其他学科案例)以促进发散思维。这些模式与传统的梯度下降优化有显着区别。”
梁熠眼睛一亮。Gaia的分析为他提供了新的思路。也许破解“天工计划”瓶颈的关键,并不在于设计一个更强大的“推理引擎”,而在于为AI赋予某种程度的“知识叛逆性”和“联想自由性”,允许它在一定程度上“不听话”,甚至“异想天开”。
他立刻开始着手,将自己的想法和Gaia的分析结合起来,尝试构思一个新的框架模型。这个模型的核心是引入一个“元学习”模块,它的任务不是直接解决问题,而是根据当前问题求解的停滞情况,动态地调整主AI模型的“思维风格”——比如,在某些时候,强制模型进行跨领域的远距离联想;在另一些时候,鼓励它生成一些看似违背奥卡姆剃刀原理的、更复杂的假设来进行探索性验证。
周三上午,“天工计划”例行研讨会。
梁熠准时出现在位于基地C区的智能计算中心会议室。会议室很大,椭圆形的长桌旁坐了十几位研究员,大多年纪在三十到五十岁之间,气质沉稳,眼神锐利。坐在主位上的是一位清瘦的老者,戴着厚厚的眼镜,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正是司徒清明教授。他说话语速不快,但逻辑极其严密,每个用词都精准无比。
会议的氛围严肃而专注。几位项目骨干依次汇报了上周在因果发现、自动定理证明等子课题上的进展——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进展缓慢的原因和遇到的新困难。讨论非常技术性,充满了各种复杂的算法名称和数学概念。
梁熠安静地坐在靠后的位置,认真听着,没有贸然发言。他能感觉到,在汇报间隙,有几道目光不经意地扫过他,带着好奇和审视。他在量子领域的成功显然已经传开,但在这里,在这个AI理论的大本营,他依然是个“外人”。
轮到司徒清明总结时,他扶了扶眼镜,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综上所述,我们在因果干预的表示学习上取得了一些微进步,但距离让AI自主提出像‘光速不变’这样的基本假设,还有遥不可及的距离。我们可能需要对‘科学发现’的本质进行更基础的反思。”
会议室里一片沉寂。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触及了AI能力的理论边界。
就在这时,梁熠举起了手。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集中到了他身上。司徒清明微微颔首:“梁研究员,请讲。”
梁熠深吸一口气,站起身,走到前面的演示屏前,连接了自己的终端。“司徒教授,各位同仁。我认真学习了项目的相关资料,深受启发。对于刚才司徒教授提到的‘基础反思’,我有一点不成熟的想法,或许可以称之为一种‘元认知引导的探索性学习框架’的初步构想……”
他打开自己准备的简洁幻灯片,开始阐述他基于自身和Gaia协作经验提炼出的新思路。他没有使用过多深奥的AI术语,而是用相对直观的概念,重点解释了为何需要赋予AI一定的“可控的随机性”和“范式跳跃的勇气”,以及如何通过元学习模块来动态调控这种“探索”与“利用”的平衡。
起初,几位资深研究员脸上还带着礼貌性的倾听表情,但随着梁熠讲述的深入,他们的神色逐渐变得专注,甚至出现了思考和争论。
当梁熠讲到如何用信息论的工具来量化“假设的新颖性”与“解释力”之间的权衡,并以此作为元学习模块的优化目标时,一位一直沉默的中年女研究员忍不住打断道:“梁研究员,你这个想法很有趣!但这相当于在损失函数中引入了一个动态的、非凸的正则化项,这会使得优化过程极其不稳定,甚至无法收敛!”
“李教授说得对,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梁熠坦然承认,但话锋一转,“但如果我们不追求全局最优解,而是接受在科学发现早期阶段的‘多模型并存’和‘快速试错’呢?就像人类科学家在突破前往往会有多个竞争性理论一样。我们可以设计一种算法,允许AI在探索阶段维持多个看似矛盾的低概率假设,并行验证,直到出现决定性的证据……”
一场激烈的、高水平的学术辩论就此展开。 梁熠的观点新颖而大胆,虽然细节上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无疑为陷入思维定式的项目组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他时而引述物理学史上的案例(如爱因斯坦对牛顿绝对时空观的突破),时而用简洁的数学公式表达核心思想,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深厚功底和跨学科视野。
司徒清明教授自始至终没有打断,只是静静地听着,厚厚的镜片后,目光深邃难测。直到讨论暂告一段落,他才缓缓开口:
“梁熠研究员,你的框架构想,很大胆,甚至有些……激进。”他的语气依旧平稳,但仔细听,能察觉到一丝极淡的欣赏,“它触及了我们一直回避的一个核心问题:真正的创造力,是否必然包含某种程度的‘非理性’或‘超逻辑’的成分?你的思路,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值得尝试的、可能通往更深层次AI的道路。”
他没有直接肯定梁熠的具体方案,但对其思想价值的认可,已经表露无遗。会议室里的气氛悄然发生了变化,那些审视的目光中,多了几分真正的重视。
“欢迎你正式加入‘天工计划’的讨论,梁熠研究员。”司徒清明最后说道,“希望你的跨学科视角,能为我们带来更多突破性的火花。”
喜欢ASI超级个体之宇宙心流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ASI超级个体之宇宙心流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