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者:寒
晴晴的相亲日程,被她自嘲地编排得像一本漏洞百出的“人类男性样本观察笔记”。每次见面归来,她总会带着一身的疲惫和满腔的吐槽欲,找到我,如同上交一份份荒诞的“田野调查报告”。
样本A:精致利己的投行男。
约在人均消费四位数的云端餐厅,对方西装革履,头发丝都透着精心打理过的痕迹。整个用餐过程,与其说是交流,不如是一场单方面的“价值评估”。从毕业院校、家庭背景(父母职业、有无养老负担)、到职业规划、年收入明细、名下资产……问题精准得像在做尽职调查。
当晴晴委婉表示涉及隐私不便详答时,对方推了推金丝眼镜,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优越感:“晴小姐,请理解,婚姻是资源的优化整合,提前明晰是对双方负责。毕竟,我的时间成本很高。” 饭后,对方提出AA制,理由是“现代独立女性应该崇尚平等”。晴晴利落地转了自己那部分钱,回家后就把对方拉黑了。“我不是找合伙人,是找爱人。”她气得在电话里直哼哼,“他那不是找老婆,是找一家能稳定分红、信誉良好的上市公司!”
样本B:活在象牙塔里的学术男。
介绍人说对方是高校青年教师,前途无量。见面地点约在大学城边的咖啡馆,对方穿着皱巴巴的格子衬衫,背着双肩包,开口闭口都是他研究的冷门课题(某种古代微生物的基因变异),眼神清澈而……空洞。晴晴试图将话题引向电影、旅行或时下热点,对方要么一无所知,要么勉强接话几句便又绕回他的“微生物世界”。
整个下午,晴晴感觉自己像个误入学术研讨会的文盲,只能微笑着点头,内心却在呐喊:“我对一万年前的细菌真的没兴趣啊!” 分别时,学术男很认真地对她说:“晴小姐,你很有趣,但我们似乎缺乏共同语言。我希望我的伴侣能在学术上与我有所共鸣。” 晴晴:“……谢谢,祝您早日找到能一起发表SCI的伴侣。”
样本C:热情过头的妈宝男。
这次是亲戚介绍的,对方家境殷实,本地人,有房有车无贷款。一见面,对方倒是很热情,但话题三句不离“我妈说”。“我妈说女孩子还是稳定点好,你这工作经常加班吧?”“我妈说以后最好生两个,一个跟我姓,一个跟她姓也行,她开明。”“我妈说……”一顿饭下来,晴晴感觉不是在和相亲对象吃饭,而是在和他背后那位无处不在的“母亲大人”进行远程视频。
对方甚至拿出手机,给她看母亲旅游的照片,并详细讲解每张照片的拍摄背景和母亲当时的穿搭心得。晴晴借口去洗手间,看着镜子里自己僵硬的笑容,深深吸了口气。“我不是在找老公,是在应聘‘儿媳’这个职位,还得通过视频面试那种。”
样本D:安于现状的公务员男。
工作稳定,性格看起来也踏实。但聊起未来,对方的人生规划清晰得如同刻在模板上:五年内升副科,十年内解决正科,按部就班等退休。
对于晴晴提到的想去北欧看极光、想业余学潜水、想尝试创业等想法,对方只是宽容地笑了笑,说:“那些都是年轻人不切实际的幻想,生活嘛,最终还是柴米油盐,平平淡淡才是真。” 那种扑面而来的、仿佛能看到六十岁模样的“稳定感”,让崇尚生命在于折腾的晴晴感到一阵窒息。
一次又一次的相亲,就像打开一个个包装各异、但内里总不尽人意的盲盒。富的,她触碰到的往往是精于计算的冰冷,或是对她独立灵魂的驯化意图;穷的(或安于平凡的),她无法忍受精神世界的贫瘠与视野的局限。她像卡在了一个狭窄的缝隙里,向上,有透明的天花板;向下,是难以逾越的心理落差。
“我是不是真的有问题?” 在一次尤为挫败的相亲后,晴晴罕见地流露出了自我怀疑,“为什么别人都能凑合,就我不能?难道真的要像他们说的,差不多就行了?”
我看着她眼里的迷茫和挣扎,无法给出简单的答案。这不是“凑合”就能解决的问题。她的“心高气傲”,并非纯粹的虚荣,更多的是对精神共鸣、价值认同和生活品质的坚持,这是她努力多年为自己挣得的底气,也是她无法轻易妥协的底线。
然而,现实的相亲市场,更像一个遵循着丛林法则的价值交换所,情感因素往往被置于天平的最末端进行衡量。晴晴所追求的“灵魂伴侣”,在这个场域里,显得如此奢侈而缥缈。
就在她在相亲的泥沼中挣扎时,那些“烂桃花”的幽灵,并未远离。
一个周六的深夜,我已经睡下,手机却突然连续震动。拿起来一看,是晴晴发来的微信截图。
第一张图,是一个备注为“林总(XX项目)”的人发来的消息,时间是晚上十一点半:
“晴晴,睡了吗?刚应酬完,喝了不少,突然很想找人说说话。感觉身边那么多人,却没一个能懂我的。我太太……唉,算了,不提了。就觉得跟你聊天特别舒服,你很特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100个真实梦境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100个真实梦境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