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是刘协,大汉最后的天子。
周围的宫女太监都低着头,大气不敢出。我走到他面前,跪下,将饭菜放在一边,轻声道:“陛下,请用膳。”
刘协没有动,只是静静地看着我。那目光不像一个孩子,倒像一头被困在笼中的幼兽,审视着每一个靠近的生物。
“你是新来的?”他开口了,声音稚嫩,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是,陛下,在下姜小伍,今日刚调来伺候陛下饮食。”我依旧低着头。
“抬起头来。”
我依言抬头,与他对视。在他的目光下,我感觉自己所有的秘密都无所遁形。
“你的眼睛,和别人不一样。”他轻声说,“他们眼里只有恐惧,而你的恐惧里,好像还藏着别的东西。”
我心中一凛,知道这个少年天子远比史书上描述的更敏感。我必须给他一个无法拒绝的答案。
我再次叩首,声音压得极低,却字字清晰:“陛下,臣藏着的,是希望。”
“希望?”刘协的嘴角勾起一抹讥讽,“在这宫里,希望是最廉价的东西。”
“不,”我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他,“臣的希望,不在宫里,而在陛下身上。奴才相信,龙,终究是龙,困于浅滩,只是暂时的。总有一天,会乘风破浪,重归大海。”
刘协的身体猛地一震,他死死地盯着我,眼神从震惊、怀疑,慢慢变成了一丝微光。他挥了挥手,示意周围的人都退下。
大殿里只剩下我们两人。
“你到底是谁?”他厉声问道,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
“一个希望陛下能成为真正皇帝的人。”我沉声道,“陛下,您知道董卓为何要立您为帝吗?”
“因为年幼,好控制。”刘协咬着牙说。
“不止如此。”我摇了摇头,“因为您比刘辩聪明。董卓觉得,一个聪明的傀儡,比一个愚蠢的傀儡更能让他名正言顺地掌控朝政。但他错了,聪明,是帝王最大的资本。”
我顿了顿,抛出了我的投名状:“陛下,不出三日,司空张温会因与董卓政见不合,被董卓在朝堂之上无故杖杀。此事,将成为董卓独揽大权,清除异己的开始。”
刘协瞳孔骤缩。这件事,连他自己都只是隐约感觉到朝中暗流涌动,眼前这个小厨子,如何能说得如此笃定?
“你……你怎么知道?”
“陛下不必问我是如何知道的,”我诚恳地看着他,“您只需要知道,从今天起,姜小伍将是您的眼睛,您的耳朵,是您手中最锋利,也最隐蔽的一把刀。到时候我只要陛下给我高官厚禄,还要封妻荫子,到时候功成名就之后告老还乡,我还要一个机会,一个辅佐陛下重振大汉雄风的机会!”
我深深的鞠了三次躬,额头紧张到冒出冰冷的汗水,发出不怒自威的底气。
大殿里一片死寂。许久,我听到刘协长长地叹息了一声,那叹息里有无奈,有悲凉,但更多的是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
“起来吧,小伍。”他的声音恢复了平静,却多了一丝威严,“从今天起,你就是朕的贴身谒者。朕倒要看看,你说的希望,究竟是什么。”
我缓缓起身,知道我已经成功地在这潭死水中,投下了一颗石子。而接下来,我要做的,就是掀起滔天巨浪。
三日后,朝堂之上,董卓果然以“议事不力,通敌叛国”的莫须有罪名,当庭将德高望重的司空张温活活打死。百官噤若寒蝉,而刘协坐在龙椅上,小手在宽大的袖袍里紧紧攥成了拳头,只有他自己知道,当姜小伍早上的密报传来时,他的内心是何等的震撼。
这个叫姜小伍的少年,仿佛能洞悉未来。
从那天起,我开始利用我的“先知”能力,为刘协编织一张无形的大网。
我知道董卓残暴,但更知道他生性多疑,且极度信任自己的谋士李儒和心腹吕布。我的第一步,就是离间他们。
我向刘协献策,让他以“表彰”为名,赏赐吕布一匹绝世宝马。当然,不是赤兔,那还没出现。我让刘协将宫中一匹神骏的“照夜玉狮子”赐予吕布,并亲笔书写一封嘉奖信,信中极尽赞美之词,称其为“大汉的万里长城”。
同时,我又让刘协“无意”中在董卓面前提起此事,并装出少年心性,羡慕地说:“奉先将军真乃英雄,得此良驹,如虎添翼。相国(董卓)有此猛将,何愁天下不定?”
董卓听了,果然面露得意之色,但心中却已埋下了一根刺。吕布勇则勇矣,却无谋,最是贪慕虚荣。皇帝的亲自嘉奖,足以让他飘飘然。而董卓生性猜忌,最怕的就是手下功高震主,不听号令。
接着,我开始对付李儒。李儒是董卓的智囊,心狠手辣。对付他,不能用离间计,而要用“阳谋”。
我“预测”了并州地区的一次小规模旱灾,并让刘协以皇帝的名义,下旨开仓放粮,赈济灾民。这道旨意必然会送到李儒案前,由他来处理。我料定李儒为了收买人心,巩固董卓在并州的势力,会同意放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三国之扶持汉献帝一统天下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穿越三国之扶持汉献帝一统天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