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回声壁的崩塌
王秀琴那份在虚拟甜言与家庭冰冷间被撕扯的悲戚尚在心间萦绕,林夏的意识已触及下一个更为轻盈、却也更加空洞的执念——第76任机主,“夸夸群”群主许微。
姓名: 许微
占号时间:2019年3月 - 2020年8月
核心执念:在现实人际交往感到疲惫和受挫后,于网络创建并管理一个名为“彩虹能量补给站”的夸夸群,通过给予和接收陌生人之间泛滥的、无条件的赞美,来获取一种廉价的、即时的自我价值确认与情绪慰藉。
弃号原因:在维持社群活跃度、不断制造和复制那些越来越浮夸、同质化的赞美词汇(“姐妹你是吃可爱多长大的吗!”“小哥哥的眼眸盛满了星河!”)的过程中,逐渐感到一种精神上的倦怠与虚无。某天,因未能及时回应一条普通的吐槽,遭到群员“双标”、“虚伪”的反噬与指责。瞬间看透了这建立在沙砾之上的情感交易所的脆弱,心灰意冷之下解散了群聊,连带这个用于维系群主的号码也一并弃用。
残留愿望:并非怀念那个群聊,而是希望有人能理解,她创建那个群的初衷,并非全然是虚假的表演。她渴望被看见的,是在那一片虚浮的赞美声之下,自己以及群员们那份真实的、对于被接纳、被肯定的渴望,以及这种渴望在过度满足后所带来的、更深的空洞。
林夏拨通了号码。听筒里传来的,是一段从喧嚣的赞美到令人疲惫的回响,最终归于沉寂的音频——伊始是微信群消息密集弹出的“滴滴”声,无数条带着夸张表情符号的赞美语音和文字如潮水般涌来:“微姐最美!”“群主今天也是闪闪发光的一天!”。接着,是许微自己复制、粘贴或略微修改后发出的、同样风格的赞美,以及她看到回应时,短暂而虚幻的满足感哼声。但这和谐的“正能量”循环渐渐显露出裂痕:她开始对着屏幕打哈欠,回复的速度变慢,语气词变得机械。最终,所有声音在一次突如其来的、带着怨气的文字指责(“凭什么只夸他不夸我?”“假死了!”)中凝固,随后是许微长时间盯着屏幕的沉默,手指悬在“解散该群聊”按钮上方的细微颤抖,以及最终按下确认时,那一声如同气泡破裂般的、轻微的电子提示音。万籁俱寂。
这声音里没有深刻的创伤,没有生存的压力,只有一种在语言通货膨胀中,情感表达被掏空内容后,留下的巨大疲惫与存在的轻飘感。
“还愿系统”此次的线索,指向了几段群聊记录的缓存碎片,一些许微作为群主发布的、格式化的“夸人模板”,以及她个人备忘录里几段零散的、关于疲惫与自我怀疑的独白。林夏的感知掠过那个早已不存在的数字空间,感受到了曾经充斥其中的、热烈却空洞的情感能量,以及许微作为“能量核心”被耗尽的倦怠。
她翻阅着那些缓存记录。早期的赞美还带着些许笨拙的真诚,到后期,已经完全演变成一套固定的、可以批量生产的“彩虹屁”话术库。许微的“夸人模板”文档里,分门别类地写着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场景(早安、晚安、晒图、吐槽)的标准化赞美句子,像是一本失效的情感词典。
她的备忘录里写着:
“4月1日:今天夸了127个人。手指有点酸。但看到他们开心,好像自己也没那么糟。”
“6月15日:‘小姐姐’、‘小仙女’、‘绝绝子’……词快用尽了。感觉自己像个复读机。”
“解散前三天:他们到底是在夸我,还是在夸我扮演的这个‘永远正能量’的群主角色?”
“最后一条:所有的赞美都像打在棉花上,轻飘飘的,落不到心里。我累了。”
她的执念,核心在于对那份被“模式化”的情感互动背后,残存的、微弱的“真诚”火苗的求证。她希望有人能理解,无论是她,还是那些群员,大家投入的并非完全是虚假的表演,而是在借用一种夸张的形式,笨拙地传递着对连接和肯定的真实渴望。
“还愿”的方式,不是重建夸夸群,也不是去分析网络社交的弊病,而是要为她,也为那个群曾经的存在,找到一种超越“语言通货膨胀”的、更沉静的“肯定”方式,让那份被喧嚣掩盖的渴望得到一次真正的、安静的回应。
林夏注意到,在群聊记录碎片中,偶尔会夹杂着一些成员分享的、并非为了求夸的生活琐事:一盆自己养的花开了,一次失败的烘焙,一次加班到深夜的疲惫。这些时刻,往往被随后涌来的、千篇一律的赞美迅速淹没。
林夏决定,打捞这些被淹没的“真实瞬间”。她从海量的、浮夸的聊天记录中,筛选出那些微不足道、却充满生活质感的分享片段——那张花开模糊的照片,那块烤焦的饼干图片,那句“今天好累”的简单吐槽。
然后,她做了一件近乎行为艺术的事情。她将这些真实的瞬间(隐去所有身份信息),编译成一组极其简洁的、“去语言化”的“生活片段”数据包。没有配文,没有赞美,只有事件本身。她将这些数据包,匿名地、“投放”到了一个专注于记录日常碎片、反对过度修饰的“微光博物馆”式的网络平台(一个真实存在的小众社区概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山河渡客:手机号的第一百位机主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山河渡客:手机号的第一百位机主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