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被擦去的板书
孙毅那份被强行“暂停”的青春所带来的憋闷感尚未完全散去,林夏的意识已触碰到了一个更具时代重量、也与知识传承更直接相关的印记——第81任机主,“双减”政策下的教培名师周文远。
姓名: 周文远
占号时间:2018年1月 - 2021年12月
核心执念:在政策的急转弯与行业的崩塌中,为自己倾注了心血、曾引以为傲的教学事业,寻找一个体面的告别式,并确认那些传授出去的知识与学习方法,其价值超越了一纸分数和短暂的升学目标。
弃号原因:“双减”政策落地,其所供职的知名教培机构迅速裁员、关停。作为曾经的“金牌讲师”,他的电话号码成为了焦虑家长、迷茫同行乃至讨薪前同事的集中联系点。不堪其扰,也对行业前景彻底心灰意冷,在结清所有事务后,主动注销了这个承载了无数教学记忆与行业纷扰的号码,返回家乡。
残留愿望:并非奢望行业复苏或重操旧业,而是希望有人能记得,在那个特定的时代洪流中,他曾认真地在讲台上站立过,他的教学曾真正点亮过一些学生的眼睛,而不仅仅是“制造焦虑”的机器零件。
林夏拨通了号码。听筒里传来的,是一段从辉煌喧嚣坠入沉寂的音频——伊始是大型培训教室里粉笔划过黑板的清脆声响、周文远充满激情与逻辑的讲课声、台下学生恍然大悟的轻叹与记笔记的沙沙声,间或夹杂着课后被家长围住咨询的热闹。接着,政策风声鹤唳,声音变得嘈杂而焦虑:同事们压低声音的议论、新闻推送的尖锐提示音、家长更急迫甚至带着怨气的咨询电话、以及机构管理层会议上冰冷的裁员通知。最终,所有声音在一次清理个人物品时,将写满联系方式的白板擦干净的、沉闷的摩擦声中彻底终结,随后是行李箱轮子划过空旷走廊的声音,和一声面对陌生家乡天空时,悠长而复杂的叹息。
这声音里没有青春的迷茫,没有情感的纠葛,而是一种建立在专业能力与事业成就感之上的大厦,被外部力量瞬间倾覆后的失重感与价值虚无。
“还愿系统”此次的线索,指向了一个废弃的机构企业邮箱、几个早已沉寂的家长微信群截图,以及周文远个人云盘里加密的、包含他多年教学心血(课件、讲义、教学反思)的文件夹。林夏的感知掠过那座如今已改头换面的培训大楼,感受到了曾经弥漫在此处的、混合着奋斗、焦虑与求知欲的复杂气息。她也感知到了返回家乡的周文远,试图融入小城生活,却总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与周遭格格不入的落寞,仿佛一部分灵魂永远留在了那个讲台上。
她破解了云盘的密码(提示是“最后一课”,密码是“FinisCoronatOpus”【拉丁语:结束成就工作】)。里面井井有条地存放着他为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精心准备的教案、独创的解题模型、激励学生的名言锦囊,甚至还有他对教育本质的思考随笔。这些文件,是一个优秀教师专业生命的结晶。
他的执念,核心在于对其专业价值“不被时代洪流完全抹杀”的渴求,以及对那段教学生涯寻求一种超越功利主义的“意义确认”。他不需要同情,他需要的是他的知识、他的方法、他作为教师的“存在”,能够被某种方式“传承”下去,哪怕不再是以前的形式。
“还愿”的方式,不是重建他的事业,也不是联系他过去的学生(那可能勾起彼此的失落),而是要为他那些被“冻结”的教学智慧,找到一个全新的、纯粹的、非功利的出口,让知识的火种得以延续。
林夏注意到,周文远在离开前,曾匿名在一个非营利性的知识共享平台上传过几份基础的教学资料,但反响寥寥。他也曾浏览过一些乡村教育支援组织的网站,但最终没有迈出那一步。
林夏决定,做一次知识的“摆渡人”。她仔细筛选了周文远云盘中那些最具普适性、最具启发性、剥离了特定应试框架的教学精华——例如,如何培养逻辑思维,如何阅读经典,如何发现数学之美等主题的讲义和思考。
她利用“还愿系统”的能力,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却极其精细的“信息赋能”。她将这些宝贵的教学资料,匿名地、分批地“推送”到了几个活跃的、专注于教师互助和公益教育资源分享的网络社区,以及一些偏远地区教师常用的资源库接口。她确保这些资料能够被真正需要它们的人更容易地“偶然”发现,并且抹去了一切可能追溯到周文远本人的个人信息。
这并非剽窃,而是将一份被时代搁置的宝藏,重新投入流通的海洋。她让“周老师”的教学智慧,以一种无私的、共享的方式,继续在未知的课堂和求知的心灵中发挥作用。
同时,林夏也捕捉到周文远内心深处,除了对事业的眷恋,还有一份对教育本真——那份点燃好奇、启迪思考的纯粹乐趣——的怀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山河渡客:手机号的第一百位机主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山河渡客:手机号的第一百位机主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