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被量化的心跳
林梦辰那份在家庭围城中“角色扮演”的疲惫与挣扎,余韵尚未散去,林夏已触及下一个更为幽暗、充斥着消费主义与情感 exploitation 的漩涡——第84任机主,“情感挽回机构”受害者秦思悦。
姓名: 秦思悦
占号时间:2021年11月 - 2023年8月
核心执念:在失恋的巨大痛苦与对被抛弃的恐惧驱使下,渴望通过付费购买“专业”服务,重新掌控一段已然逝去的感情,证明自己“值得被爱”。
弃号原因:在向某“情感挽回机构”支付高达数万元、经历了长达数月的“指导”(包括断联、自我提升、制造偶遇等标准化流程)后,前男友不仅未回头,反而与别人确立了关系。机构将其失败归咎于“配合度不足”,并持续推销更昂贵的“终极套餐”。她幡然醒悟,意识到自己不仅在情感上被抛弃,在金钱和智商上也遭受了双重羞辱,愤而拉黑机构所有联系方式,连带此号也因不愿再触景生情而弃用。
残留愿望:并非追回损失或让前男友回头,而是希望有人能戳破那个利用人类脆弱情感编织的精密骗局,证明她的痛苦是真实的、值得被认真对待的,而非一份可以被分析和“修复”的失败案例。
林夏拨通了号码。听筒里传来的,是一段精心编排却又冰冷刺骨的音频——伊始是一个声音充满磁性与权威感的“情感分析师”的话术:“女士,您的情况我们完全理解,属于典型的‘价值感缺失型分手’,我们的‘涅盘计划’成功率高达92%……” 接着,是各种“导师”的语音指导,内容从“朋友圈建设”(发哪些精心设计的照片)到“话术演练”(如何不经意的问候),充斥着心理学名词和成功学鸡汤。这看似专业的氛围下,隐藏着秦思悦越来越焦虑的追问和汇报:“老师,我按你说的发了朋友圈,他为什么还没反应?”“断联第21天,我好难受,能不能联系他一下?” 最终,所有虚假的希望被前男友在社交媒体公布新恋情的截图击得粉碎,随之而来的是机构“导师”推卸责任的冰冷语音和继续推销的刺耳提示音,最后,是秦思悦一声崩溃的、混合着绝望与巨大羞耻感的哭泣,以及手机被狠狠设置为飞行模式的、决绝的寂静。
这声音里没有对艺术的坚持,没有对远方的向往,也没有家庭的羁绊,只有一种在最脆弱时被系统性收割、将最私密的情感伤口暴露给陌生人并明码标价后,产生的巨大屈辱感和自我怀疑。
“还愿系统”此次的线索,指向了几份加密的“情感分析报告”、“个性化挽回方案”PDF,以及大量与机构“导师”的聊天记录。林夏打开了这些文件。里面充斥着“MV(伴侣价值)”、“PU(亲子不确定性)”、“情绪价值供给”、“框架博弈”等看似高深、实则空洞的术语堆砌,将一段活生生的感情关系,拆解成冷冰冰的、可操作的技术参数。秦思悦的痛苦、思念、不甘,在这些报告里,只是需要被“管理”和“利用”的“资源”或“障碍”。
聊天记录更是触目惊心。早期,秦思悦如同抓住救命稻草,对“导师”言听计从,卑微地汇报着每一个细微的“进展”(大多是她自己的臆想)。机构方则不断给她画饼,营造“胜利在望”的假象,并适时地以“需要更高级别的指导”、“对方反应超出预期,需要启动应急预案”等理由,诱导她一次次追加费用。当她开始质疑时,对方便使用“你是否真的想挽回?”“你的心态是成功的关键”等话术进行情感绑架和精神控制。
她的执念,核心在于对自身情感“真实性”的扞卫,以及对那段被物化和愚弄的经历寻求一种“清算”。她不需要同情,她需要的是对那个利用痛苦盈利的体系的揭露,以及对她那被贬低为“案例”的真挚情感的平反。
“还愿”的方式,不是去找那个机构理论(那无异于与虎谋皮),也不是去打扰她早已开始新生活的前男友,而是要帮助她,夺回对自身情感叙事的主导权,并将这份被欺骗的经历,转化为对他人有益的警示。
林夏注意到,秦思悦在醒悟后,曾在一个非常小众的、受害者自发组成的网络讨论组里,匿名发过一篇揭露该机构套路的帖子,但应者寥寥,很快沉没。她也曾试图向消费者协会投诉,但因证据复杂、涉及情感难以量化而进展缓慢。
林夏决定,让这份微弱的控诉,被更多人“听见”。她利用“还愿系统”的能力,并非直接干预现实,而是进行了一次精密的“信息赋能”。她将秦思悦那份详尽的、充满血泪的聊天记录和付费凭证(隐去极度隐私和个人信息),与该机构那些标准化的话术模板、夸大其词的成功率宣传进行对比分析,制作成一份逻辑清晰、证据链完整的“内部解密”文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山河渡客:手机号的第一百位机主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山河渡客:手机号的第一百位机主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