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全职儿女(上)
窗外的雨敲打着窗棂,淅淅沥沥,像是无数细密的针脚,将灰蒙蒙的天空与同样灰蒙蒙的城市缝合在一起。林夏坐在书桌前,指尖无意识地划过平板电脑上“山河渡客”账号后台的数据曲线。
ID-005(第96任“青禾”的心愿:向父母证明非故意晕倒)顺利完成带来的愿力余波尚未完全平息,账号下关于当代青年健康话题的讨论依然热烈。这股名为“愿力”的能量暖流,在她体内缓缓运转,滋养着与她绑定的古老号码,也让她对下一个任务多了一份底气。
然而,当系统界面无声无息地刷新,弹出ID-006的任务卡片时,那股暖流似乎遭遇了一小片寒冰。
机主编号: 第95任
代号:逆旅
时代印记:“全职儿女”与就业冰河期
心愿核心:向父亲证明,我不是一个废物。
任务状态:进行中
风险提示:监测到高浓度自我否定情绪及潜在心理危机,需谨慎干预。
“我不是一个废物……”
林夏轻声念出这句话,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了一下。比起之前寻找实体物品(如底片)或执行具体行动(如道歉)的任务,这个心愿显得如此抽象,又如此沉重。它直指一个人最核心的自我价值认同,以及与至亲之间那道看似无法逾越的理解鸿沟。
她点开系统附带的、由“逆旅”碎片化记忆凝结成的线索影像。
没有面孔,只有第一人称的模糊视角。视线常常低垂,落在自己的拖鞋上,或是擦得过于光亮的地板瓷砖反光里。耳边是电视新闻里反复播报的“青年失业率再创新高”的冰冷声音,夹杂着母亲小心翼翼的询问:“今天……有投简历吗?”和一个中年男人沉重的、几乎不发声的叹息。那叹息像一块巨石,压在记忆的每一帧画面上。
最清晰的一段记忆回溯,是“逆旅”与父亲的最后一次激烈争吵。没有具体的对话内容,只有一种几乎要冲破胸膛的窒息感,以及父亲那句如同最终审判般的话语,带着失望与不解,反复回荡:
“读了这么多年书,就打算这么一直赖在家里?我们养你一辈子吗?你知不知道外面的人怎么说?‘全职儿女’?说得好听!根本就是……”
后面的话模糊了,但那种被定性、被否定的痛苦,清晰地传递给了林夏。
她关闭了影像,深吸一口气,试图驱散心头的压抑。
“怎么了?”陈舟的声音从旁边传来。他正埋首于一摞古籍拓片之中,鼻梁上架着一副防蓝光眼镜,感受到林夏异常沉默的气氛,抬起头关切地问道。
林夏将平板推过去,指了指屏幕上的任务卡片。
陈舟仔细看完,眉头微蹙:“‘全职儿女’……这是近两年才兴起的社会现象。指那些暂时无法找到理想工作,退回家庭,承担部分家务,同时继续求职或备考的年轻人。”他顿了顿,补充道,“一种在经济下行和激烈竞争压力下的被动选择,往往伴随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污名化。”
“嗯,”林夏点头,“他的愿望很简单,就是向父亲证明自己并非不求上进,不是‘废物’。但感觉……无从下手。”
“情感层面的认可,往往比完成一件具体事情更难。”陈舟一针见血,“这需要契机,也需要方法。直接跑去跟他父亲说‘你儿子不是废物’,只会适得其反。”
就在这时,林夏感觉到口袋里的手机轻微震动了一下——是那个传奇号码。她掏出手机,只见屏幕自动亮起,不再是冰冷的系统文字,而是一段如同幻觉般流转的讯息:
【愿力指引(线索共鸣激活)】
信物:“逆旅”的自我否定情绪(高浓度)
目标区域:城东,老式单位家属院片区
共鸣强度:强烈且持续
备注:目标情绪稳定,无即时风险,但长期压抑,如深井微澜。
“城东,老式单位家属院……”林夏喃喃道,看向陈舟,“系统给了大致方位。”
陈舟立刻在电脑上调出城市地图,圈定范围:“那片区域很大,主要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的五六层住宅楼,住户以老一辈国企、事业单位职工为主。符合‘父亲’那一代人的背景特征。”
范围缩小了,但如何精准定位“逆旅”本人,仍是大海捞针。直接拿着手机靠信号强弱去扫楼,效率低下且容易引人怀疑。
林夏尝试调动刚刚解锁不久的【信息流标记】功能,这个技能源自完成“粉红兔子”的网络道歉任务。她在系统界面输入关键词:“全职儿女”、“求职焦虑”、“家庭压力”、“城东”,设定为区域性网络信息抓取。
无数匿名的、半公开的本地论坛帖子、树洞留言、社交媒体上带定位的抱怨瞬间涌入筛选队列。大部分是无效信息,直到一条发布于三天前,定位在城东“清河苑”小区的帖子被高亮标记出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山河渡客:手机号的第一百位机主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山河渡客:手机号的第一百位机主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