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杜塞尔多夫的连环杀手现身
1.1 第一滴血:老妇的致命遭遇
1929年2月3日晚9时,德国西部城市杜塞尔多夫的贝尔塔大街上,56岁的市民阿波罗尼娅·屈恩(Apollonia Kühn)正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这座位于莱茵河畔的城市,此时沉浸在冬夜的静谧中,谁也没有意识到,一场持续近两年的恐怖即将开始。
突然,一个黑影从暗处窜出,手持利器,向屈恩太太发起了袭击。凶手疯狂地向她的头部和胸部连刺18下,随后以为她已经死亡,便扬长而去。令人惊讶的是,屈恩太太大难不死,在恢复知觉后,她挣扎着爬回了家,并向警方报了案。
这起袭击事件的特别之处在于,受害者的财物并未丢失,也没有遭受性侵犯的迹象。凶手似乎只是为了袭击而袭击,这让警方感到困惑。屈恩太太的幸存是幸运的,但她的描述并不能帮助警方确定凶手的身份,案件暂时陷入了僵局。
1.2 恶魔降临:儿童的悲剧
五天后的2月8日,杜塞尔多夫郊区的一个建筑工地上,人们发现了8岁女孩罗莎·奥林格(Rosa Ohlinger)的尸体。这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喉咙被割开,头部被刺了13下。同样,她的财物完好无损,也没有遭受性侵犯的迹象。
这起案件的作案手法与阿波罗尼娅·屈恩遇袭案极为相似,警方开始意识到,他们面对的可能是一名连环杀手。杜塞尔多夫这座平静的城市,此刻笼罩在恐惧的阴影之下。
更令人不安的是,在罗莎的尸体上,凶手还浇上了汽油,试图将其焚毁。这一行为显示出凶手不仅残忍,而且有某种程度的仪式感或心理扭曲。
1.3 连环杀戮:锁匠之死
2月12日至13日深夜,54岁的锁匠鲁道夫·舍尔(Rudolf Scheer)在街上被人刺死。他的后脑和脖子被刺了12下,凶器与前两起案件一样,被鉴定为一把剪刀。
这起谋杀案发生后,警方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杜塞尔多夫市刑警总长蒙贝格(Momberg)亲自勘察了现场。然而,尽管警方加强了巡逻,凶手似乎并没有停止的迹象。
短短十几天内,杜塞尔多夫就发生了三起恶性袭击事件,其中两起导致死亡。整个城市陷入恐慌,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更是提心吊胆。
二、调查迷雾:警方的艰难追踪
2.1 错误指控:替罪羊的出现
4月2日,学徒埃尔娜·彭宁(Erna Penning)遇袭。凶手用绳子勒住她的脖子,将她拖到10米外的田野里。幸运的是,彭宁拼命挣扎,最终逃脱了魔爪。
次日,家庭主妇路易丝·弗拉克(Luise Flake)遭到同样手法的袭击,但由于附近可能有行人经过,歹徒受惊,弗拉克得以逃脱。
这两名女性的证词让警方找到了一名嫌疑人——失业工人约翰·施陶斯贝格(Johann Stausberg)。施陶斯贝格向警方认罪,声称这几起凶案都是他做的。令人意外的是,在施陶斯贝格被捕后,一连三个月都没有再发生类似的案件。
然而,医生发现施陶斯贝格患有精神病,这使得警方难以将他定罪。尽管如此,公众暂时松了一口气,认为案件已经解决。
2.2 杀戮重启:凶手的挑衅
7月30日,在选帝侯大道的一家下等小旅馆,一名妓女被扼杀,身上的现金遭劫。负责此案的调查组认为,这是季女与嫖客圈子里常见的暴力犯罪,与之前的系列案件无关。
然而,三周后,警方的希望破灭了。8月21日夜间,年轻女工安娜·戈尔德豪森(Anna Goldhausen)、商人海因里希·科恩布卢姆(Heinrich Kornblum)和家庭主妇奥尔加·曼特尔(Olga Mantel)相继遭到袭击,都被刺成重伤。
安娜与一位女性朋友一起去了夜市,离开夜市后把女友送到家门口,然后独自回家。没走多远,突然有一个男人从黑暗中冲出来,向安娜扑去,用刀子捅她。安娜负伤,喊叫着跑回女友家门口。凶手追赶上去,但这时屋里恰好有人出来,救了安娜,凶手只得逃走。
安娜的心脏险些被刺中,胃、肝和肋膜受了重伤,住了几个月的医院才脱离危险。袭击安娜之后,凶手继续在夜色中游荡,遇见了奥尔加,将她刺伤。有人听见她的呼救,但赶到时发现凶手已经离开现场。凶手随后袭击了同样刚从夜市出来的科恩布卢姆,将他刺伤。但科恩布卢姆逃向夜市,凶手没有追赶。
这一系列袭击表明,凶手不仅胆大妄为,而且具有极强的攻击性和耐力,能够在短时间内连续作案。警方意识到,真正的凶手仍然逍遥法外,之前的施陶斯贝格可能只是一个替罪羊。
2.3 专家介入:柏林名探出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案要案详情录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案要案详情录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