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9月,美国芝加哥地区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投毒事件,七名无辜民众在短短两天内相继死亡,而罪魁祸首竟是当时全美最畅销的止痛药——泰诺胶囊。这起案件不仅改变了美国药品安全的历史进程,也成为了危机公关的经典案例。然而,四十多年过去了,案件的真凶依然逍遥法外,成为美国历史上最着名的悬案之一。
一、噩梦开端:七名无辜者的突然死亡
1.1 首例悲剧:12岁女孩的意外离世
1982年9月28日,对于芝加哥郊区鹿林镇的克莱曼一家来说,原本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子。凌晨时分,12岁的玛丽·克莱曼(Mary Kellerman)感到身体不适,她告诉母亲自己嗓子痛、鼻子塞。睡意朦胧的母亲没有多想,从药柜中取出一瓶泰诺速效胶囊,给女儿服用了一粒,然后让她回房休息。
然而,第二天早上7点,当玛丽的父母去查看女儿时,发现她倒在了卫生间的地板上,已经停止了呼吸。惊慌失措的父母立即将她送往医院,但一切为时已晚。主治医生告诉悲痛的克莱曼夫妇,玛丽可能是在倒下时头部受到撞击,导致猝死。当时没有人会想到,这仅仅是一场连环悲剧的开始。
1.2 连锁反应:一个家庭的灭顶之灾
同一天,在附近的阿林顿镇,27岁的邮递员亚当·詹诺斯(Adam Janus)也感到身体不适。他服用了一粒泰诺胶囊后,情况却变得更加糟糕。他立即打电话向急救中心求助,告诉他们自己感觉非常痛苦。
急救人员赶到时,发现亚当已经倒在地板上,呼吸困难,血压低得几乎无法测量,瞳孔也开始散大。尽管他们迅速将他送往最近的医院,但医生最终宣布,亚当死于心脏病。当天晚上,亚当的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如何为他办理后事。
亚当25岁的弟弟斯坦利·詹诺斯(Stanley Janus)和19岁的妻子特丽萨·詹诺斯(Theresa Janus)因为悲伤过度,加上忙碌了一整天,都感到有些头痛。他们在亚当的橱柜上看到那瓶泰诺胶囊,于是各服用了一粒。
然而,悲剧再次上演。几分钟后,斯坦利和特丽萨双双面色发青,倒在了地上。急救人员再次冲进亚当的家中,将两人紧急送往医院。斯坦利当晚就去世了,而特丽萨在两天后也随丈夫而去。
1.3 恐慌蔓延:更多无辜者相继倒下
这一天,芝加哥地区还发生了其他几起类似的死亡事件。27岁的玛丽莲·莱诺(Mary Lynn Reiner)刚刚生完孩子,正在家中休养。她服用了一粒从医院带回来的泰诺胶囊后,不久便栽倒昏迷,被送往医院后于上午9点30分去世。
31岁的店员玛丽·麦克法兰(Mary McFarland)在工作时感到头痛,她服用了一粒店里的泰诺胶囊,随后不久便晕倒在地。晚上,35岁的美国航空公司空姐宝拉·普林斯(Paula Prince)在芝加哥机场附近购买了泰诺胶囊,服用后不久也在家中去世,她的身边还放着那瓶致命的泰诺。
短短两天内,总共有七人因为服用了含有氰化物的泰诺胶囊而死亡。这七名受害者分别是:12岁的玛丽·克莱曼、27岁的亚当·詹诺斯、25岁的斯坦利·詹诺斯、19岁的特丽萨·詹诺斯、27岁的玛丽莲·莱诺、31岁的玛丽·麦克法兰和35岁的宝拉·普林斯。
二、真相浮现:氰化物与泰诺的致命组合
2.1 毒源追踪:苦杏仁味的致命线索
当这四起死亡事件(克莱曼家1人,詹诺斯家3人,加上另外3人)在两个小镇发生时,医护人员开始怀疑这些年轻人并非死于普通疾病,而是可能中毒。他们的血液样本被送去进行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毒物。
与此同时,在两个小镇里,这件事成了大新闻。当地的消防员菲利普在和朋友理查德聊天时,提到了第一个受害者玛丽服用过泰诺胶囊的事。菲利普随口说道:"可能是吃泰诺吃死的。"这句话让理查德恍然大悟,他们立刻联系了亚当和玛丽的家人,询问后得知他们确实都服用过泰诺胶囊。
感到事态严重的二人立即报了警。毒物专家对瓶中剩余的胶囊进行了检测,发现里面含有大约65毫克的氰化钾,每一粒都足以导致上千人死亡。而死者的血液检测结果也证实,他们确实死于氰化钾中毒。
在调查过程中,一名调查人员尼克·皮索斯(Nick Pishos)发现,12岁的玛丽·克莱曼和失去三名家庭成员的詹诺斯一家都有泰诺胶囊,并且这两瓶胶囊上的控制编号都是MC2880。当时的副验尸官多诺霍(Donoghue)让皮索斯闻一闻药品是否有异味,皮索斯闻到了一股苦杏仁味——这正是氰化物的特征气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案要案详情录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案要案详情录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