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很快,新的问题又来了。那个年代,国内的交通不像现在这么发达。从上海到郑州,最快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坐飞机。而问题在于,消息传来时,已经到了后半夜。两地之间的航班,早已经停了。上海医药公司,就算想要立即送药,也是有心无力。
可中毒的学生,情况却一直在恶化。许多重症患者,甚至出现了休克、昏迷的现象。情况十万火急,803条生命危在旦夕!如果中毒的学生,不能尽快用到药,很可能出现无法挽回的惨剧。怎么办?相关部门心急如焚,只能再次请求上海想想办法。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上海立马作出了紧急调整。在医药公司的申请下,航空公司紧急协调了一架从上海飞往西安的客机。这架飞机将会带着药品,中途暂时在郑州降落。6月19日上午11点,承载着所有人希望的840盒特效药,伴随客机从上海起飞了。2小时后,飞机降落在了郑州机场。郑州市的相关部门,早已经在这里等候多时。拿到840盒特效药后,就以最快的速度,分发到了各医院。
抢救工作一直持续到下午5点。803名学生的病情,全部得到了控制。即使是重症患者,情况也开始好转。所有人都脱离了危险,没有出现一例人员死亡。这简直就是不幸中的万幸。
三、校园调查:凶手的踪迹
省公安厅和郑州市公安机关的负责同志带领公安干警迅速赶往出事地——河南省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公安干警一面调查了解情况:一面到现场取证。他们很快发现,18日中午供应的馒头、面条、糖包以及用过白面的烩鱼、烧茄子内均含有砒霜,系人为投毒所致。他们当机立断:查封所有粮食、面食。
那么,是谁投的毒呢?侦查工作在紧张地进行着。一些被怀疑的对象被一个个找去单独谈话。其中一名是炊事员。第二食堂共有16名炊事员,15人都中了毒,而他却安然无恙。据查:他在事发的当天中午没有吃主食,仅仅吃了一些菜。而其中有毒的烧茄子、烩鱼也没有吃。人们奇怪,怎么这么巧?哪个有毒他不吃哪个、哪个没毒他吃哪个。他自己说:当天中午因为不饿,所以就没吃主食。很显然,仅靠自述不能自圆其说。他被作为重点盘查对象突击询问。
90级女学生李云也被公安人员两次找去单独谈话,她是因为受学校处分而被列为审查对象的。当公安人员找她了解有关食物中毒的情况时,她表现的很坦然,对各种提问对答如流,没有发现更多可疑情况。出来后,嘴里还不停地哼着小曲。到收发室取信时,还同传达室师傅说笑。
被公安机关特别重视过的人还有……侦查工作仍在继续……。"一定要查出犯罪分子"、"对犯罪分子要严惩不贷"。面对一个个躺在医院病床上正在接受抢救的同学、老师,以及广大义愤填膺的师生。要想尽快破案,必须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学校领导和公安机关在紧张的时刻,也没有忘记坚持党的侦破工作的优良传统。他们对全校师生布置,提高警惕性。"有异常情况立即向学校或公安部门报告"。
一张法网在广大师生中拉开了。有的同学报告:被公安机关找过的女学生李云,这两天神态有些反常,在人面前有说有笑,独自一个人的时候常常发呆、愣神。也有的同学反映:案发后,李云曾问过同学:投毒的人会不会被公安局抓去?一旦抓去了会判什么刑?会不会被枪毙?会不会被罚款?。还有的同学发现:李云在宿舍里准备了两瓶硫酸,还说,谁惹她,她就毁 谁的容。有的同学回忆:案发的当天中午,李云没有到二食堂吃饭,而是吃的方便面。种种反常情况越集越多。
6月24日,公安人员依法传讯了重大嫌疑犯李云。在公安人员面前,开始李云仍向第一二次被传讯时的那样,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对公安人员的提问满不在乎。中国有句古语叫做贼心虚。后来李云望着公安干警一双双锐利的眼睛,面对他们咄咄逼人的发问,她畏惧了。她的头一个劲地往下耷拉,说话也开始语无伦次。经过长达8小时的审讯后,她终于交待了自己的犯罪事实。公安人员及时查实了此案所涉及的罪证。
四、扭曲心灵:女大学生的堕落
李云,21岁,正值花季,虽称不上漂亮,倒也面带几分斯文。约1.56的个头,稍稍有点驼背。白皙的肌肤。鼻梁上有时架一副近视眼镜。她是河南省安阳市人。1990年以较好的成绩考取河南省财税高等专业学校,是税务系二年级学生,按计划1993年9月份毕业。
入学伊始,各方面表现还不错。据说本人还有点小才气。爱好写诗,文章写得也不错。此时,与老师、同学相处的也还可以。但没维持多久,她的毛病就开始暴露了。从1991年开始,她常与不三不四的人来往,有时还出入舞厅,甚至昼夜不归,致使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案要案详情录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案要案详情录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