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旗西指四国岛,密诏如铁砺钢刀。
林深瘴浓伏杀机,阵坚弩利破贼曹。
梵音难渡修罗场,儒冠初经血海涛。
靖平蛮荒绝后患,汉家天威镇海涛。
公元239年,肇元三年,仲夏。九州岛硝烟未散,血腥犹浓,征东大将军魏延已率得胜之师,挟雷霆之威,剑指隔海相望之四国岛。
大军自九州东部沿海拔营,楼船艨艟再度汇聚,帆樯如林,劈波斩浪,横渡窄狭海域。魏延伫立“破浪”号舰首,海风猎猎,吹动甲胄下的征袍。他目光冷峻,远眺前方逐渐显露的苍翠岛屿轮廓,心中无半分平定九州的喜悦,唯有皇帝那纸“绝其苗裔”的密诏,沉甸甸地压在心头,如同这铅灰色的海天,透着一股令人窒息的肃杀。
“将军,前方即为四国岛伊予沿岸。细作回报,岛上有汤筑、新居、宇和岛等数十小国豪族,闻九州之败,惊恐万分,已摒弃前嫌,共推土佐豪族‘物部氏’为首,纠合所有可战之兵,欲据险死守。”副将呈上最新军情,语气凝重,“彼辈知我大军必至,恐已设下重重埋伏。”
魏延嘴角勾起一丝冷酷弧度:“乌合之众,垂死挣扎。传令全军,提高戒备,按预定计划,于伊予滩头登陆!”
***
庞大的舰队缓缓逼近四国岛西海岸。与此前九州登陆时的晴空万里不同,此日天公不作美,阴云低垂,海面泛起灰白色的浪沫,空气中弥漫着咸湿与一丝若有若无的、来自岛上丛林的腐叶气息,令人莫名压抑。
一艘运输船上,都伯李锐倚着船舷,用一块粗布缓缓擦拭着已有些卷刃的环首刀。他的右臂伤势未愈,裹着厚厚的麻布,动作稍显迟滞,但眼神却比以往更加锐利,也更深沉,仿佛沉淀了太多无法言说的东西。王顺的死、沉船那夜的惨嚎与风暴,如同梦魇,时常在他眼前浮现。
“都伯,这次……还会那么惨吗?”身边一个新补充来的年轻士兵,看着越来越近的、植被异常茂密的海岸线,声音有些发颤。这少年名叫赵小乙,来自荆州,脸上还带着未脱的稚气,本是随军文书,因前线兵员损耗,也被补充进了战兵序列。
李锐瞥了他一眼,手中动作未停:“怕就别来当兵。记住了,越怕,死得越快。跟紧我,听号令。”
另一侧,几名身着儒衫、却外罩皮甲的年轻人正聚在一起,神色紧张又带着几分兴奋。他们是近两年通过“开科取士”新选拔出的国学子弟,被丞相诸葛亮派至军中历练,担任参军、记室、宣慰等职,意在培养通晓军务的实干之才。其中一人名叫张昭,字文远,乃颍川寒门出身,以策论见长,此刻正努力保持着镇定,对同伴低声道:“《孙子》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观此岛地势,山峦叠嶂,林木幽深,实乃设伏之绝佳所在。大将军虽勇,亦需慎之又慎。”
身旁来自琅琊的王家子弟王泓却有些不以为然:“文远多虑了。九州五万倭寇尚且灰飞烟灭,区区四国岛,撮尔小邦,能聚起多少兵马?岂能挡我大汉天兵雷霆一击?我等正可借此役,立下功勋,不负圣上与丞相栽培。”
张昭摇摇头,不再多言,只是忧虑地望向那仿佛巨兽匍匐、沉默得有些诡异的岛屿。
***
登陆过程初始异常顺利。先头部队乘小艇冲上漫长的伊予沙滩,未遇任何抵抗。随后,大队人马开始陆续上岸,在滩头展开,建立临时营寨。弩炮、粮秣、营帐等物资被源源不断运送上岸。
魏延在中军大帐坐镇,听取各营斥候回报。
“报!将军,方圆五里内未发现大股敌军踪迹!”
“报!东北方向山林深处,发现有零星倭人窥探,一触即走!”
“报!海滩通往内陆仅有几条小径,皆被粗大树木、巨石堵塞!”
种种迹象,皆指向“空城计”或有埋伏。魏延久经战阵,岂会看不出这其中诡谲?他冷笑一声:“虚张声势,欲诱我深入?传令前军,以山地营为先锋,羌骑策应,沿最大一条路径缓慢推进,遇阻则清除,遇敌则结阵,不可冒进!中军随后,后军固守滩头,确保退路!”
命令下达,汉军这支战争巨兽开始小心翼翼地向内陆蠕动。
李锐所在的营被编入先锋序列。他带着小队,与其他山地营将士一起,呈散兵线,警惕地沿着一条蜿蜒入林的小径前进。路径果然被大量伐倒的巨木和乱石堵塞,工兵营上前奋力清除,进度缓慢。
丛林愈发茂密,参天古木遮天蔽日,光线昏暗,藤蔓缠绕,脚下是厚厚的、散发着霉烂气味的落叶层。鸟鸣虫叫似乎都消失了,只有汉军士兵沉重的脚步声、甲叶碰撞声和工兵清理路障的号子声,在这片过分的寂静中显得格外刺耳。
张昭与其他几名学子被安排在中军,负责记录行军路线、地理风貌。他一边走,一边仔细观察四周,眉头越皱越紧:“王兄,此地太过安静,且路径狭窄,两侧山势渐高,若敌设伏于此,我军首尾难以相顾,弓弩难以施展,大为不利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强汉之墨色如血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强汉之墨色如血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