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定目标明确后,刘耕将目光转向已与大汉断绝往来的西域。先前被清剿的异族残部逃往西域,如今境内皆平,正是肃清余孽之时。
随着军令下达,二十万草原铁骑迅速集结。原驻守幽州的四十五万骑兵中,十万已由太史慈率往青州,余下三十五万均在草原休整。
此次征讨西域,以"异族血屠"着称的公孙瓒当仁不让担任主将。二十万轻骑兵浩浩荡荡向西开拔。
西域篇·铁骑西征
刘耕扫过沙盘上的西域三十六国标记,指尖轻叩龟兹方位。
"穷寇莫追。"他想起太傅昨日进谏的八字,嘴角浮起冷笑。三十六个弹丸小国,自张骞凿空西域便跪着接汉使节杖,如今不过是被草原狼撕破几处帐子,值得大汉动干戈?
但铜镜里映出他摩挲下巴的动作。龟兹舞姬的银铃铛,楼兰王女的孔雀翎,这些倒是比战报更鲜活。
"伯圭。"他忽然将虎符掷在案上,"带二十万轻骑去教教他们,什么叫汉家气象。"
旌旗蔽日时,西域正上演着更荒诞的戏码。十三具小国的 ** 还冒着热气,二十三把弯刀已为分食遗产绞在一处。于阗的密使潜往扜弥,精绝的暗桩点燃渠勒粮仓——人人都做着吞并邻国后能与大宛、乌孙鼎立的迷梦。
乌孙昆弥却在寒夜惊醒。他摸到枕下那枚汉室颁的"汉归义羌长"印玺,冰凉如刀。
由于乌孙国毫无举动,周边小国愈加肆无忌惮。在他们看来,既然乌孙主动放弃这些领土,那抢占过来便是理所当然。
于是各小国之间爆发了连年混战。
但无人知晓 ** ——乌孙国的沉默,实因其国君正秘密筹备向大汉称臣事宜。
正当乌孙准备归顺之时,毗邻的大宛国却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
此前为抵御草原异族入侵,大宛与乌孙各派五万大军参战。得益于闻名遐迩的大宛马——这些高大健硕的战马为骑兵提供了绝佳防护——大宛军队几乎未受重创,战后仍保有近四万兵力。
这支精锐铁骑,加上原有数万步兵,令大宛国君信心倍增。眼见乌孙毫无动作,这位君主在宫廷中毫不掩饰对邻国的轻蔑:
"简直愚不可及!竟对唾手可得的疆土视若无睹!"
"这等懦夫,居然想向衰落的汉朝称臣!"
"待本王逐个吞并这些小国,下一个就踏平乌孙!"
沉浸在一统西域的野心中,大宛国君亢奋地下达了出征令。
此时西域各小国在混战中早已元气大伤。即使最强的某国,兵力也从万人锐减至五千,虽然勉强占领了五六个败亡小国的领地。
当该国君主正沾沾自喜时,大宛铁骑已开启横扫模式。凭借七万雄师,大宛逐一攻伐诸国。曾经令其忌惮的联盟,如今因各国积怨已深,再难形成合力。
首个小国沦陷时发出的求援,只换来其他国家的冷眼旁观。血仇未消的对手们,又怎会伸出援手?
转瞬间,整个西域陷入各自为战的乱局。
大宛国宛如潜伏的黄雀,静待西域诸国自相残杀后坐享其成。当首个小国疆土沦陷时,其占据的五六国领地尽归大宛所有。
初战告捷令大宛君主愈发亢奋,贪婪的胃口被彻底唤醒。乌孙国的纵容使大宛肆无忌惮地亮出獠牙,西域小邦接连成为其盘中餐。
"糟了!"
"诸王领地皆被大宛吞噬!"
"必须停止内斗!"
当大宛铁骑横扫诸国时,杀红眼的国君们才如梦初醒。可惜停战为时已晚,十国残余兵力不足万人,根本无力抗衡。
"速速行动!"
"求见乌孙王!"
"若我等覆灭,乌孙亦难幸免!"
危难时刻,几位国君遣使奔赴乌孙。使节队伍星夜兼程,很快云集乌孙王城。
乌孙王对来意心知肚明。眼见大宛已吞并十余国,即便联合剩余十国,兵力仍处劣势。乌孙四万将士恐难抵挡大宛雄师。
沉吟之际,乌孙王忽然灵光闪现:
"本王决意归附大汉帝国。汉军铁骑威震天下,必能护我疆土周全!"
使臣们带着这个意外消息,快马加鞭返回各自国都复命。
消息传来,乌孙王带来的讯息让西域诸王陷入沉寂。这些君主能在险恶环境中维系国祚,皆非愚钝之辈。然而身为一国之君——纵使疆土狭小——骤然要俯首称臣,难免令他们踌躇难决。
正犹豫间,前线急报如惊雷炸响:大宛铁骑又破一城!
"快!速速联络乌孙王!"
"我等愿共奉汉廷为主!"
"再拖延下去,连立锥之地都要丧失!"
诸王再也顾不得颜面,纷纷遣使奔赴乌孙。当各国使节接踵而至时,乌孙王抚须而笑。原本独力投诚难免势单,如今众邦同心,正合其意。
当乌孙王整装欲往长安时,北方尘烟骤起。公孙瓒统领二十万玄甲精骑已踏破戈壁,眼前的西域满目疮痍,战火肆虐的痕迹随处可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流放交州,我靠帝国系统暴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三国:流放交州,我靠帝国系统暴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