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独自站在恒温的数据中心,机柜风扇的低鸣如深海的呼吸。
她指尖轻点,一段被系统标记为“无效缓存”的音频数据被重新激活。
起初是模糊的电流噪音,随即,一个清澈的女声毫无征兆地唱起古老的民谣,歌声穿透了代码的冰冷,带着长江水汽的湿润。
就在歌声快要结束时,一阵极其轻微的、几乎与背景噪音融为一体的脚步声叠加进来。
林晚的呼吸瞬间停滞。
她没有犹豫,立刻将这段不足一秒的脚步声导入声谱分析模块。
屏幕上,蓝色的波形图与另一份被她加密到最高权限的基准数据进行比对。
进度条一格格地推进,最终定格在一个刺眼的数字上——98.6%。
那是沈昭岐的步行频率,一种铭刻在他身体最深处的生理节律,如同指纹般独一无二。
找到了。
这个念头如闪电般划过她的脑海。
只要循着这段音频的信源逆向追踪,她就能在这颗星球上重新定位那个男人的坐标。
然而,她的手指却移向了另一个按钮。
屏幕上弹出一个鲜红的警告框:“此操作将永久封存数据,无法恢复,是否确认?”
她按下了“是”。
在最后的元数据备注栏里,她敲下了一行字,仿佛是为一个逝去的时代写下墓志铭:“来源:未知;意义:已知。”
做完这一切,她站起身,走向机房深处。
在庞大的服务器阵列中,她找到了那个唯一与众不同的模块。
它的标签上用激光蚀刻着四个字符:SSQ01。
她没有使用任何工具,只是用指甲扣住卡榫,用力向外一拔。
硬盘带着一声轻微的脱离声滑出,整个阵列的嗡鸣似乎因此出现了一个微不可察的停顿。
林晚握着那块尚有余温的硬盘,转身离开了这片数字的海洋,没有回头。
几乎在同一时刻,数千公里外的“回声计划”总部,小柯在发布会如雷的掌声中,于后台悄然上线了项目的正式版本,并向全民开放了共创接口。
系统上线的第一天,无数的声音数据涌入云端。
下午三点零七分,第一条完全由人工智能自行生成、脱离了任何原始声纹模板的助农文案诞生了。
它的来源有些特殊:一位来自西北的聋哑老农,对着摄像头,用粗糙而有力的手语“说”出了他的心愿。
AI捕捉了他的动作,理解了他的情感,然后,选择了一个最温暖、最沉稳的男声,将他的无声语言播报出来:“俺们的土豆丰收了,又大又甜,请大家帮我们卖出去。”
这条视频在短短一小时内被引爆。
弹幕如潮水般涌来,其中一条被顶到了最高:“这才是他想建的世界。”
看着屏幕上滚动的热泪与善意,小柯默默打开了系统的核心后台。
他找到了那个名为“原型对比模块”的组件,那是整个“回声”系统与它的创造者之间最后的、也是最根本的联系。
他输入了最高权限密码,光标在“删除”选项上悬停了三秒,然后决然按下。
屏幕上,亿万行代码奔涌,系统日志的最后一条记录缓缓浮现:“人格解绑完成,语言回归土地。”
“抗病果树联盟”的五周年庆典现场,气氛热烈。
周执坐在第一排,看着大屏幕上播放的各地农户联线视频。
一位新疆的老果农,皮肤黝黑,笑容淳朴:“去年虫灾,我就是按沈老师那个‘十个问题’来决策的,保住了八成的树,感谢联盟!”
他话音刚落,旁边一位甘肃的农户就抢着接话:“我们也是!我们还自己加了一条——在卖出去之前,先问问自家娃娃,愿不愿意吃自家种的果子!”
全场爆发出善意的笑声。
在这片欢乐的海洋中,周执却悄然离席。
他穿过人群,走到会场外的纪念墙前。
墙上刻满了联盟发展五年来的大事记。
他在墙壁最下方找到了一处空白,从口袋里掏出一支笔,一笔一划,郑重地添上了一行小字:“制度不死,因为它从来不曾属于一个人。”
秦念慈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份特殊申请。
申请内容是将一台早已停产的老式录音机列为“功能性文物”。
她提笔批复,意见却出人意料:“批准。但不得展出真品,仅复制其外壳,作为新一代助农终端的标准配件。”
在审批意见的末尾,她写下了一句批注,字迹锋利如刀:“让它继续录,但永远别让它知道录的是谁。”
新机型上市首日,云南一个偏远的村寨里,全村人围着新发下来的设备,集体录制开机欢迎词。
几十个声音,男女老少,方言各异,内容也五花八门,有说自家茶叶好的,有说欢迎来玩的。
但在录音的最后,所有声音却不约而同地汇成了一句朴素的话:“今天晴,适合晒笋。”
昆仑山口,风雪如刀。
沈昭岐的手机屏幕早已被冻裂,信号格空空如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退圈后,我靠直播带货成了千亿霸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退圈后,我靠直播带货成了千亿霸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