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暴的余威仍在空气中弥漫,混杂着干燥的土腥味,像一只看不见的巨兽舔舐着荒原上每一道伤口。
服务站的断壁残垣下,值守的老人揉了揉通红的眼睛,清晨的寒意让他干裂的嘴唇起了一层白皮。
他没有去管那被碎石砸裂的粉笔画话筒,只是找来一块被风刮落的门板,用钉子和石头费力地固定在断墙上。
然后,他抓起一块木炭,一笔一画,刻下了几个歪歪扭扭却力透木板的大字:“话筒坏了,嘴没哑。”
做完这一切,他凑近那个简陋的录音设备,深吸一口混着沙尘的空气,对着麦克风,用一夜未眠后颤抖的声音,开启了今天的广播。
“咳……咳……昨儿风大,把墙都刮倒了半边。”老人的声音嘶哑却顽固,通过线路传向了远方,“可咱还得告诉山外头——这儿有人,活着。”
千里之外,国家公共数据中心,林晚的指尖在键盘上飞速敲击。
她面前的巨幅屏幕上,西北荒原那个编号为“G - 77”的服务站点,代表视频信号的绿灯已经熄灭了二十四小时,但音频流的波形图却像一颗顽强的心脏,倔强地跳动着。
“信号中断,请求技术支持。”身边的实习生正准备按照标准流程上报故障。
“等等。”林晚抬手制止了他,双眼死死盯着那道音频波形。
她迅速调出声纹分析模块,冰冷的数据洪流在屏幕上奔涌。
片刻后,一行结论让她瞳孔骤缩——过去一周,该站点的独立发声者数量,增长了三百一十二个百分点。
更诡异的是,后台数据显示,夜间收听这个纯音频流的峰值IP,竟然集中在几千公里外的东南沿海城市群。
一群被遗忘在荒漠里的人,对着一个坏掉的“话筒”说话,却被一群生活在最繁华都市的人,在深夜里静静聆听。
林晚没有提交维修工单,反而做了一个更大胆的决定。
她调出“共治平台”的最高权限,在门户网站首页,推送了一个小小的浮窗。
没有画面,没有文字介绍,只有一个跳动的声波图标,下面标注着一行朴素的小字:“来自无人知晓之地”。
这个小小的浮窗,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却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七十二小时内,全国两千多个村级服务站,像是收到了某种神秘的召唤,不约而同地放弃了自己预设的播放内容,开始转播这股来自西北荒原的、夹杂着风声与土话的原始音频。
一张无形的声网,就这样悄然铺开,覆盖了山川与河流。
林晚在自己的工作日志里,敲下了这样一句话:“当图像消失,声音才真正开始被听见。”
几乎在同一时间,京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试点评审会上,气氛正变得剑拔弩张。
一位资深专家慷慨陈词,提议设立一个名为“共富之声”的官方频道,统一内容标准,精选优质播报,确保向基层传递“最正确、最动听”的声音。
“我反对。”周执的声音不大,却像一把锋利的凿子,瞬间击碎了会议室里和谐的氛围。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
他站起身,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缓缓说道:“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参差多态,在于它的野蛮生长。我们这个平台的初衷,是给那些不会说话、不敢说话的人一个说话的地方。我们不是要建另一个更高级、更权威的喇叭,”他顿了顿,一字一句地强调,“而是要拆掉所有试图统一思想的喇叭的电源。”
会议不欢而散。
回到办公室,周执立刻拨通了秦念慈的电话。
“念慈,帮我个忙。把西北那个G - 77站点的所有原始录音都整理出来,不要做任何修剪,包括那些气喘、停顿和沉默。”他揉了揉眉心,补充道,“特别是里面有个孩子把‘枇杷甜’说成了‘皮卡丘甜’的那段,给我用红字高亮标注出来。”
电话那头传来秦念慈的轻笑,她明白了他的意思。
“这才是真正不该被修剪的声音。”周执挂掉电话,轻声自语。
那是生命本身的声音。
而在平台的另一端,程序员小柯正被一堆用户反馈搞得焦头烂额。
系统日志显示,许多来自偏远地区的农户,在尝试使用新上线的“声音日记模块”时,往往因为紧张、忘词或是浓重的口音而中途放弃,反复录制,反复删除,最后留下的只有一串串失败的操作记录。
那个夜晚,小柯没有回家。
他把自己关在代码的世界里,咖啡因和尼古丁刺激着他的神经。
他要解决的不是一个技术BUG,而是一个心理困境——如何让那些一辈子没握过笔、没上过镜头的普通人,相信自己的声音值得被记录?
天亮时分,一个全新的功能被推送上线。
小柯给它取名:“沉默也算数”。
交互逻辑被彻底重构——用户只要开启录音,无论是否出声,只要时长满三十秒,系统就会自动将其标记为一次有效的存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退圈后,我靠直播带货成了千亿霸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退圈后,我靠直播带货成了千亿霸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