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乐沟的天地间,藏着无数沉睡的“灵之胚芽”——那些由天地灵气历经百年乃至千年凝聚而成的活气团,是这片土地最隐秘的生机。
它们并非散乱游离,而是各有归处:藏在花岗岩缝隙中的土黄色活气,每一团都裹着岩石亿万年沉淀的厚重,触之能感受到大地沉稳的脉搏,仿佛连时间都在其中放缓了流速; 依附在千年古柏根部的绿色活气,缠绕着虬结的根系生长,带着枝叶光合作用的清新,凑近时能嗅到雨后草木的湿润气息,连最细微的气流拂过,都能让活气泛起淡淡的绿晕; 漂浮在溪流上方的碧蓝活气,随水波轻轻晃动,裹着山泉的清冽与溪石的冰凉,阳光穿透水面时,活气会折射出细碎的光斑,如同撒在水面的星辰。
这些活气本是意灵界最具潜力的“生命种子”,却因缺乏“引导灵核”的唤醒,始终沉睡着。
它们像埋在沃土中的种子,默默吸收着天地间的灵气,在岩石下、树根旁、溪流上积蓄着蜕变的力量,等待着一场能赋予它们意识的“灵之召唤”。
月平第一次踏入忧乐沟时,便通过灵视察觉到这些隐藏的生机,那时他便暗下决心,要让这些沉睡的活气,成为守护这片土地的新生力量。
早在青罗带工程启动前三个月,月平便带着灵犀谷赠予的灵材,在忧乐沟的山体间选址搭建“培育阵”。
十二座法阵沿灵脉走向分布,如同为大地镶嵌的十二颗青色宝石:每座法阵由四块半人高的灵犀石围成正方形,石块表面经灵犀长老亲手镌刻“聚灵纹”——纹路呈螺旋状,从石底盘旋至石顶,如同浓缩的灵脉轨迹,能将方圆百丈内的游离灵气尽数汇聚,让法阵内的灵气浓度达到外界的三倍; 阵眼处的“引灵晶”更是稀世灵物,是灵犀长老耗费千年修为,从自身灵核中凝练出的晶体,通体澄澈如冰,内部藏着一缕温和的“唤醒灵韵”。
月平曾在灵犀谷见过长老凝练引灵晶的过程:长老静坐于灵犀泉旁,周身泛着淡金色的灵韵,双手结印时,灵核中的灵气如同溪流般注入水晶,每注入一丝,水晶便明亮一分,整整三年才凝练出十二颗。
长老将晶体内的唤醒灵韵比作“母亲的呼唤”,说它能穿透活气的沉睡外壳,唤醒其中最本源的意识。
此刻,月平将工序中富余的意能缓缓注入引灵晶,晶体内立刻泛起淡淡的青光,如同沉睡的星辰被点亮,唤醒灵韵顺着晶体外的纹路扩散开来,如同温柔的涟漪,轻轻触碰着周围的活气。
原本沉寂的活气瞬间有了反应:土黄色的活气从岩石缝隙中缓缓析出,像融化的琥珀般顺着石壁流淌,带着微弱的光晕; 绿色的活气从树根处脱离,如同被风吹起的柳叶,轻盈地飘向法阵; 碧蓝的活气则从溪流中升起,在水面留下一串串细碎的水痕,如同灵动的游鱼。
它们朝着培育阵汇聚的模样,像一场缓慢却坚定的“生命迁徙”,没有丝毫慌乱,唯有对新生的向往,在暮色中勾勒出一道道微光轨迹。
待活气尽数进入法阵,月平闭上双眼,眉心的意灵印亮起柔和的光芒。
他以自身意能为“无形的刻刀”,为每一团活气勾勒最契合其属性的形态:土黄色活气在他的意力引导下,渐渐凝聚成拳头大小的“石灵”,身形如同被溪水打磨过的鹅卵石,圆润光滑,表面自然浮现出淡淡的土纹——这些纹路并非刻意雕琢,而是活气与大地灵气交融的印记,摸起来带着岩石特有的温润,却又比寻常石头多了几分灵韵的柔软; 绿色活气则化作“叶灵”,模样是一片展开的梧桐叶,边缘带着自然的锯齿,叶面泛着灵动的绿光,轻轻晃动时,叶片间会发出细微的“沙沙”声,如同风吹树叶的轻响,那是活气与空气共鸣的声音; 碧蓝的活气凝聚成“水灵”,体态如同流动的水滴,没有固定的形状,却始终保持着晶莹的碧蓝,周身萦绕着细微的水汽,指尖轻轻触碰,能感受到山泉般的清凉,还会在指尖留下一圈淡淡的水痕。
形态初成只是第一步,真正赋予活气生命的,是月平从灵核中分出的“本源灵种”。
这灵种极其细微,如同尘埃般,却藏着月平的意念与温度——他将灵种小心翼翼地注入每一团活气,如同为种子播撒沃土。
当灵种与活气融合的瞬间,石灵表面的土纹亮了一分,叶灵的绿光更盛,水灵的水汽也变得更加灵动。
它们开始能模糊感知周围的环境:石灵会朝着灵气更浓郁的方向滚动,叶灵会随着风的方向调整姿态,水灵则会绕着月平的指尖转圈,甚至能做出简单的回应——石灵轻轻碰撞他的脚踝,叶灵落在他的肩头轻蹭,水灵则在他手边形成小小的水涡,像是在表达亲近。
培育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最艰难的是处理第一团土黄色活气。
那团活气藏在坚硬的花岗岩缝隙中,吸收了过多的岩石戾气,性格格外“沉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水不暖月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水不暖月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