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7月,蝉声一浪高过一浪。
高考早已落幕,铜山的街头贴满了录取榜单,每一张红榜都在阳光下闪烁着刺眼的金色。
乔伊四人把堆积如山的复习资料整整齐齐地收进纸箱,那些卷角的练习册、写满笔迹的草稿本,
被尘土一层层包住,像埋葬了他们的那一年。他们的桌上没有录取通知书,
只有“等待来年”的备考计划表。
四人都默默地笑了笑,那笑里有倔强,也有无奈。
“没关系,”乔伊说,“2003年,还会有我们。”“我们要重新来。”
几天后,铜山教育报刊登了今年的录取名单。
李鹿——铜山大学物理系(全奖)
马星遥——铜山大学物理系
张芳——铜山大学哲学系
胡静——桐山大学成人本科班(旅游系)
那一串名字下,印着“优秀学子代表合影”的照片——他们穿着整齐的校服,笑得干净明亮。
乔伊看着报纸,手指停在那一行字上。
她没说话,只是合上报纸,放进抽屉。
窗外阳光极好,可她眼底的光,却冷得像铁。
校园里的告别声已经远去,取而代之的是喧闹的录取庆功。
那些考上的同学穿着新衣,提着行李箱拍照、买火车票、挑寝具。
每个人都在谈未来。
而他们——乔伊、陈树、刘小利、王昭——
依旧留在铜山,每天早晨背书、做题,在旧教室里度过另一个“高三”。
那种感觉,就像看着一列火车驶离,自己却被钉在月台上。
风从远处吹来,带着欢呼的声音,也带着他们的沉默。
那天傍晚,他们四人坐在公园长椅上,喝着五毛的冰汽水。
太阳快落山了,天空被染成橘红色。
李鹿穿着崭新的白衬衫,胸前别着“铜山大学”校徽,手插口袋,笑得意气风发。“哟,这不是我们的‘四大坚强’吗?”
他声音带着嘲讽,“我说你们几个,还不开窍?我现在可是大学生了,你们还在这儿啃题?不怕明年,还当高中生吗?”
王昭冷笑:“切,你那也叫考进去的?不是李东阳一手安排的?”
李鹿笑得更大声:“安排也是实力啊!你们有吗?乔伊,只要你签字,你们四个都能免试入学,不用再熬一年。”
乔伊沉默片刻,终于抬起头。她的声音平静,却带着锋利的讽刺:“李鹿,我很诧异。
这世界上女生很多吧?你干嘛老缠着我?说真的,我很费解。差不多行了,换个目标,OK?”
李鹿的笑僵在脸上,喉结动了动。他挤出一句话:“换不了。我认定的目标,就一定要达到!从小都是。”
那语气带着一种病态的执拗,像一根随时要崩断的弦。
王昭小声咕哝了一句:“变态的强迫症。”
李鹿听见了,脸上那点笑意彻底碎了。
他盯着他们一阵,最后冷哼一声,转身离开。
夕阳的光照在他的背影上,那背影显得又高又孤,却空洞得像影子。
四人久久没说话。
风吹起地上的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
刘小利轻声说:“我们被拖住了。”
乔伊摇头:“被推下去,不等于跌倒。跌倒的人,才知道地有多硬。”
陈树笑了笑:“那我们就继续往上爬。”
王昭接话:“一米一米地爬,也要爬过去。”
她们看着那片夕阳,没有人再说“下次一定”。
桐山的夜色温柔,街边的小酒馆亮着昏黄的灯。
胡静穿了一件浅蓝色连衣裙,精心化了淡妆,这是她久违的一天——不再是那个疲惫的社会人,不再是“打工人”或“外人”。
她终于也成了“大学生”,她坐在马星遥对面,笑意盈盈。
“星遥,真没想到我们能一起上大学。我……终于觉得能配得上你了。”
马星遥也笑,只是那笑里藏着某种迟疑,像在酝酿一件必须说却不愿说的事。
菜刚上齐,胡静正给他倒酒,马星遥忽然放下筷子。“静,有件事我得告诉你。”
“嗯?”她笑着抬头,以为是关于录取通知的趣事。“谢谢你这几年对我的照顾。真心的。”
胡静微微一愣,心头突然有了不祥的预感。“你这话……什么意思?”
马星遥叹了口气,声音低沉、克制。“我现在……有女朋友了。”
空气瞬间凝固。胡静的笑僵在脸上。“谁?”
她尽量让语气听起来轻松,可手已经在桌下攥成拳。
“李东阳介绍的。”四个字落地的瞬间,酒杯在她指间微微颤动,酒液荡出一道浅浅的弧线。
“那肯定很优秀了……”胡静挤出一个笑,声音却哑得几乎听不清。
马星遥避开她的眼神。“她家境不错,李校说可以帮我进研究院。我也没办法,静。”
“没办法?”
胡静低低重复,唇角还带着笑意,可眼神一点点暗了下去。
餐厅里轻音乐还在播,“祝你一路顺风”的旋律像讽刺一样在耳边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回高考当状元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重回高考当状元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