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一套双份量子干涉系统,运行原理类似于双缝实验中的‘叠加态共现’。”
“但要让共现稳定,关键是——信号必须实时监测,并参与反馈调节。”
乔伊点头:“而1998年12月6日的预启动失败,正是因为当时的系统架构中,缺失了一个关键角色——信号调控师。”
王昭翻开资料:
“当时的操作人员只关注了触发机制,却忽略了系统中‘量子态反馈信号’的滞后。”
“简单说,他们看到了干涉图,但没有‘听见’干涉的节奏。”
张芳抬头:
“结果就是——Ω一旦进入干涉区,就产生了量子相位失配。”
“而那个日期,1999年6月24日,成为了一个在量子信息层面无法回收的孤立点。”
马星遥接过话头,语速不快但异常坚定:
“我的推导结果显示——这个孤立点进入了局部闭环震荡状态。”
“说得再简单些:我们现在每个人的命运‘偏轨’,就是因为这个点在‘无限循环’。”
“它像一个石子,卡在时间齿轮中,每转一圈就擦一遍人类命运系统。”
乔磊站在后方,双手抱臂,目光凝重:
“也就是说,我们要做的,不是把这个系统‘重来’,而是让那个卡死的点,‘复位’回它该在的齿轮上?”
陈树笑了笑,拍拍那台银灰色设备:
“所以我造了这个——‘树一号’。”
“它是我用旧军用通信机和收音机调频器件,手工搭的量子反馈监听设备。”
“能实时捕捉Ω在激活过程中释放的高频信息流,并反馈到可操作界面上。”
乔伊轻声补充:
“你们第一次下井看到的那台‘设备’,其实并非主动系统,它更像一个开放性量子容器。”
“系统本身不会调节,只会等待被‘观测并调整’。”
“也就是说——它从头到尾,都需要一个‘观测者’。”
她看向陈树和马星遥:
“这次,你们两个组合——就是那唯一的‘观测者’。”
刘小利举手:“那我们其他人是不是就是护送这俩技术宅的‘战斗型快递员’?”
王昭白他一眼:“你只要保证他俩不走神,你就立功了。”
乔磊低声道:
“不只是送他们进去。”
“我们所有人都要在Ω系统内保持协同运动轨迹——这是干涉波稳定的前提。”
胡静点着桌面:
“就像是我们八个人的‘存在状态’本身,也是这场干涉的参数之一。”
张芳在行动计划表上写下一行字:“2002.03.16目标:复位”
乔伊看着众人,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前所未有的清晰:
“如果我们成功,那一天就会从‘死循环’中退出,恢复它原本属于的时间位置。”
“Ω‘预启动’,就不会再失败。”
“那一刻,我才能归位,星遥才能留下,陈叔叔才可能回来——而你们的命运,也会回归可选状态。”
她缓缓念出:“这不是为了改未来,是为了让现在,不再注定。”
窗外,风吹过矿区的老铁轨,
八人无声地将各自文件、设备、记录合上,动作一致。
乔伊看了看表,轻声说:“距离出发,还有7小时整。”
2002年3月16日,清晨8:00,桐山·三号井区外围
空气中带着一股煤灰味和前夜未散的雾气。天刚放亮,地上残雪还没完全化干,脚踩下去“嘎吱”一声,像踩进一个被时间封印过的故事里。
乔伊刚刚举起对讲机,语气沉稳——
“Ω第二次行动——现在开始。”
她的声音刚落,全队默契地调整装备——
陈树打开“树一号”,调频;
马星遥打开纸质地图与电磁结构图;
王昭检查对讲通话清晰度;
刘小利正把口香糖藏回鞋垫里;
张芳掏出速记本;
胡静低头看表,对时间做精密标记;
乔磊拎着工具包,最后确认井道开口通行无阻。
一切动作流畅,节奏稳健,所有人都专注、安静。
直到——
“各位观众!这里是桐山早新闻!我们现在位于三号井口,今天是‘矿区旧线保护工程’开放日,有大量市民和教育机构在参观,我们把镜头切到现场——”
广播声突兀插入,一道探访摄影机镜头就“啪”地扫过了他们一行人。
所有人僵住。
乔伊还保持着举着对讲的动作,嘴角一抽。
王昭本能反应,立刻向前迎了上去。
她冷静地对镜头微笑:“我们是桐山二中高三学生,来进行一次‘课题实践走访’,今天主要调研的是矿区安全与井下工人历史。”
摄影师:“你们看起来不像普通中学生,这设备、这装扮?”
王昭微笑依旧:“我们学校比较先进,有‘模拟实践课’,为了让学生了解实业环境与科学结合的现实困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回高考当状元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重回高考当状元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