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知道,这种好感说不清、也不该轻易说出来。她不是十七岁的女孩,不会因为一个人笑了就心动,也不会轻易把“喜欢”两个字挂在嘴边。
但她承认——他确实勾起了她那个藏得很久的念头。
也许不是爱,是羡慕,是认同,是一种被生活反复掐断后,还想偷偷接一次电源的渴望。
她没说出口,只在纸上停下一行字。
玻璃窗上映着她的影子,眉眼里有点累,还有点不敢多想的踌躇。
这个念头,是不是能开口,她不知道。但有一点她清楚:
乔磊像一个她没来得及参与的青春故事,而她,也不过是想翻进最后一页,看一看结尾。哪怕不留名,也想知道,那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
哪怕只是站在街机厅门口的她,也曾幻想过:
“要是我,也能叫他一声‘磊哥’。”
她曾经有过一段真心实意的恋爱。
十七岁那年,她在一个真冰场打工,认识了一个滑冰教练,叫阿康。人不多话,但很实在。她加班到深夜,他就骑着摩托在门口等,什么也不说,只递一杯热豆浆,热得烫手。
那时候,她觉得自己是被认真对待的。哪怕住在顶楼漏雨的小房间,也相信未来可以靠两个人慢慢撑起来。
可时间一久,那些温暖开始变了味。
阿康频繁换工作,话越来越少,不愿聊未来。她想报个夜校补学历,他却说:“你连饭都顾不好还上什么学?”
争吵多了,彼此都疲惫。那年初冬,他站在楼道口抽着烟,语气平静又笃定:“你是想往上走的人,我跟不上。”
就这样散了。
那之后,她再也没谈过恋爱。不是没人追,而是没有人再让她敢赌一次。
乔磊呢?
她不是没想过。他是不是有点像阿康?一样的沉静,不多话,像有什么放在心里但从不轻易说出口。是不是她潜意识里,把那些年没说完的期待,投射在了这个穿白衬衫、偶尔皱眉思考数据的挂职干部身上?
或者,是乔磊身上那种“读过书”的气质吸引了她?
是他认真说起矿井实验时专注的样子,是他提到自己大学写过一篇论文、为一个改进方案争了几个月时,那种“做过事”的笃定。
她见过很多人拿学历换饭碗,可乔磊不太一样。他好像真的是为了“做好一件事”而读的书。
那一瞬,她心动,也心虚。
又或者,她只是被他的稳定吸引。
这些年她一个人打拼,见惯了说场面话的男人。他们讲“共赢”,眼里却盯着她提成的百分点;说“欣赏你”,其实是在算她的资源换不换得来一个项目。
乔磊不说这些。他说话慢,说完就收,不自夸,不抢镜,也从不炫耀。他的“有”,不是挂在嘴上的,是让人放心的那种“在”。
这年头,少见。
他不是没野心,只是不把野心写在脸上。他懂规则,却不踩人。他清楚自己能做什么,也知道不做什么。
这种分寸感,她太久没见过了。不是让人一眼看穿的讨喜,而是那种——“你知道他可以靠得住”的安稳。
她低头,在纸上写下几个字:
“不是喜欢,只是——”
她停住了。
后面,写不下去。
不是说不清,是不敢说。
她走到窗边,轻轻拉开百叶窗的一角。
街灯已经亮起,斜斜照着路口的街机厅。她猜,乔磊今晚大概又会在那儿,和一群穿校服的少年争着抢机位、喝汽水、喊“你接我这招试试”。
她忽然有些想过去看看。
不是为了乔磊。
是为了确认,在那些笑声和油烟味里,在那个她从未真正参与过的“放学时间”,她心里那点没熄掉的火光——还在不在。
她想看看,那个一直说“别多想”的自己,是不是,其实还在偷偷盼着,有一天,也能有个不必解释的靠近。
哪怕只是看一眼,也好。
—————————————————————————————————————
【2045年·乔伊访谈·她一直是灯,不等谁来点】
讲完这段,乔伊很罕见地沉默了一会儿。
她拿起面前的水杯,轻轻转了一下杯垫。指尖用力,又松开。
“胡静啊……是一个很坚强的人。”
乔伊的声音变得比平时更轻,也更慢了一点,“你知道的,我很少夸人。”
“她小时候父母离异,一个人搬了好几个地方,从来没机会好好念完书。她十几岁就要打工养活自己,一边在夜市卖发卡、一边省吃俭用攒夜校的学费。你问我,她是怎么走过来的?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她一直没放弃。”
乔伊轻轻笑了一下,带着一点敬佩,“你能想象吗?三十多岁的人,每年还坚持以社会考生的身份报名高考。不是说说,是一年一年地考,一张张卷子地写。连作文题都能背出来。”
“她不是为了证明自己,她只是想还自己一个青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回高考当状元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重回高考当状元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