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风忽然想起在烟大天文台的发现。“荷仙座”的星轨投影在地面,形成的曲线与黄河的河道走向完全重合,其中最亮的那颗恒星,其质量与黄河每年的输沙量存在精确的数学对应。郑工程师说,这是“天地龙脉”的同构,就像宇宙中也有条承载星系的“龙脊”,而地球的文脉,不过是这条宇宙巨龙身上的片鳞。
三、龙腾时的归一象
端午节的汨罗江畔,九位非遗传承人站在龙舟上,每人手中举着一样传承信物,组成条水上“龙形”。富春江的荷籽在龙头,烟台的蓝布在龙身,抚州的狼毫在龙尾,当鼓声响起,九样信物同时亮起,光晕在江面上拼出《龙荷秘谱》的完整图案,其中龙口中衔着的荷苞,突然喷出道水柱,在空中凝成个立体的“一”字,与观星璧的星纹中心完全重合。
“这是‘飞龙在天’的归一象。”苏翁站在岸边解说,“《周易》乾卦的‘飞龙在天’,原是说文脉到了鼎盛时的显象。你们看这组数据,此刻江面的水温、流速、光照强度,与民国二十六年‘九脉会’当天的记录完全相同,连江风的湿度都分毫不差,像文脉的巨龙在此刻完成了时空的腾跃。”
当龙舟划过江心的漩涡,九样信物的光晕突然融合,化作条金色巨龙,龙身的鳞片上浮现出所有传承的印记:良渚的陶片、崂山的丹砂、胶东的剪纸、临川的玉茗……龙首冲向天空时,口中的荷苞绽放,飞出无数荷形光点,落在江畔的每株荷上,被照亮的荷叶突然显出星纹,与夜空的“荷仙座”形成共振,像大地与宇宙的文脉在此刻完成了对话。
沐荷站在龙舟的最前端,银簪与观星璧同时飞起,组成龙的双眼。她忽然明白祖父说的“荷承天地”是什么深意——荷是龙的根基,龙是荷的升华;荷在大地扎根,龙在九天腾跃;看似不同,实则一体。就像诗滢轩的荷树,地下的根须盘成龙形,地上的枝叶举向星空,而开花结果,不过是龙脉在人间的显化。
临风在龙尾处展开《凰赋》的终稿,手稿上的字迹突然浮起,与龙身的鳞片融合,组成篇新的《龙腾赋》,其中“荷为龙心,龙为荷脉”的句子,笔迹同时带着荷仙姑的圆转、沐静之的清丽、临敬之的遒劲,像所有的传承者都在这一刻提笔。
龙舟靠岸时,金色巨龙渐渐消散,化作漫天荷雨落在江面。沐荷将银簪插进江畔的泥土,临风则把观星璧嵌回黄山鲫鱼背的石槽,仿佛要让文脉的巨龙永远扎根大地,却又向着九天腾跃。苏翁望着他们的背影说:“龙腾不是结束,是新的开始——就像巨龙总要回到水中蓄力,再冲向更高的天空,文脉的传承也是如此,在归一后积蓄力量,等待下一次腾跃。”
暮色漫过汨罗江时,江畔的荷田突然泛起微光,每片荷叶都在诉说着不同的故事:一片讲着富春江的荷种如何发芽,一片讲着烟台的蓝布如何染色,一片讲着抚州的画笔如何挥洒……而所有的故事最终都汇成一句话:“文脉如龙,荷为其魂,生生不息,腾跃九天。”
所谓飞龙在天,原是如此——不是神话中的异象,是文脉鼎盛的必然;不是遥不可及的传说,是传承到极致的显化。从黄山的龙形石刻到宇宙的“荷仙座”,从良渚的陶片到烟大的卫星,人类从未停止用荷与龙的语言诉说自己的文明,而最终发现,这条文脉的巨龙,早已在荷的根基里扎下深根,在星的指引下腾向九天,永远在传承中积蓄力量,在创新中完成腾跃,永远在证明:文脉不死,精神永续。
喜欢沐雨荷风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沐雨荷风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