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炁体同源的实证
重阳节的“炁脉大会”在烟大体育馆举行,三十位不同流派的炁功爱好者围成圈,中央摆放着观星璧、墨玉、陶片、蓝染布四样信物。当众人同时入静,玄真道长用罗盘测得的“炁场中心”,恰好位于四样信物的几何中心,便携式光谱仪显示,中心的光频率与古莲子发芽时的荧光频率完全相同,都是432Hz(被称为“宇宙和谐频率”)。
沐荷站在东位(对应“震卦”,属木,主生长),临风站在西位(对应“兑卦”,属金,主收敛),两人的炁场在中央交汇,形成个旋转的太极图,图中黑白鱼眼处,分别浮出富春江的荷与抚河的笔,像先天与后天的炁在相互转化。周教授的团队用热成像仪拍摄,发现所有人的头顶都升起淡淡的热炁,这些炁流在空中连成网,网眼的形状与《炁体源流》的“炁穴图”完全一致。
“这就是‘炁体源流’的真意。”玄真道长举起抄本,“先天炁是体,后天炁是用,体用不二,源流合一。荷仙姑以荷为体,以药为用;临敬之以笔为体,以画为用;而你们以血脉为体,以传承为用——都是炁的不同显化。”
当大会进行到子时,四样信物突然同时发光,观星璧的星纹、墨玉的“炁”字、陶片的孔眼、蓝染布的荷纹在光中重叠,形成个完整的“炁体图”,图中浮现出行字:“炁本一元,在天为星,在地为河,在人为脉,在物为纹”,笔迹在光里流动,像所有的传承都在这一刻得到印证。
离会时,沐荷将墨玉留在了体育馆的“炁场中心”,临风则把陶片嵌回富春江钓台的凹槽。回程的车上,《炁体源流》的抄本自动翻开到最后一页,上面不知何时多了段批注,是用沐荷与临风的合笔写成:“所谓炁体,是万物的共同本质;所谓源流,是本质的不同显现。从荷到笔,从星到河,从古代到今朝,炁从未变过,变的只是它的衣裳。”
晨光漫进车窗时,第一缕阳光落在观星璧上,青铜的反光里,星纹与荷纹交织成“一”字,像所有的复杂最终都归于简单。沐荷望着临风画笔下的炁流图,忽然明白,所谓“修行”,不过是让后天炁回归先天本然;所谓“传承”,不过是让这无形的炁,通过有形的物与事,永远流传下去——就像富春江的荷会一直开,烟台的灯会一直亮,临川的笔会一直画,因为它们都是炁的化身,在诉说同一个真理:万化归宗,炁体同源。
所谓炁体源流,原是如此——不是故弄玄虚的玄学,是万物相通的本质;不是遥不可及的天道,是就在身边的平常。从观星璧的星到银簪的荷,从丹炉的烟到潮汐的浪,人类从未停止追寻那无形的炁,而最终发现,它就在荷的绽放里,在笔的挥洒里,在彼此的呼吸里,在传承的脉络里,永远在流转,永远在显化,永远在证明:我们与万物,本是一体。
喜欢沐雨荷风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沐雨荷风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