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立足于,冉魏政权脆弱的基础和残酷的现实,强调巩固根本,避免冒险。
这时,一直沉默的玄衍开口了,他的声音平稳,却带着洞察局势的深邃。
“陛下,李将军之忧,恒尚书之虑,皆有道理。”
“然臣以为,西进助秦,风险过高,收益难料。”
“坐视不管,则养虎为患,终遭反噬。”
他走到舆图前,手指点在,江东之地。
“当下之于我大魏,首要之敌,非在西、北,而在……东南!”
众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代表东晋残部的章安、临海区域。
玄衍继续道:“司马道子残部,虽如疥癣之疾。”
“然其盘踞沿海,勾连外邦,时时袭扰。”
“更重要的是,其存在便是我江东未能一统的象征,是心怀晋室者之希望所在!”
“不拔除此钉,则我大魏在江东,永远无法真正整合力量,应对未来之大变!”
他目光扫过众人,掷地有声:“故,臣之策,可概括为 ‘先南后北,固本待机’ !”
“先南:集中我大魏目前所能调动的一切力量。”
“以雷霆万钧之势,彻底剿灭,司马道子残部。”
“肃清东南沿海,将江东真正融为一体!”
“此举可绝内患,收民心,稳根基,更可获取其水师、港口。”
“为我将来经略海洋、乃至……必要时跨海南下,预留后路!”
“后北:对西、北两线,暂取守势。”
“西线,谨守荆襄门户,密切监视匈秦战况,但绝不轻易介入。”
“北线,加强大江防线,防备慕容恪。”
“同时,可效仿慕容恪之‘微操’,以小股精锐,或利用‘五商十行’。”
“对匈人进行骚扰、破坏,延缓其攻势,增加其消耗,但绝不投入主力。”
“固本:趁此机会,全力推行恒司空、褚内史之策。”
“加快内部整合,清丈田亩,安抚流民,鼓励生产,囤积粮草,操练兵马。”
“尤其是水师‘幽冥沧澜旅’,需大力加强!”
“未来之争,长江天险与东南海疆,或成我生命线!”
“待机:静观匈人与苻坚、慕容恪三方博弈之结果。”
“若苻坚胜,必元气大伤,我可趁机西图荆襄或北上徐兖。”
“若阿提拉胜,其必与慕容恪发生冲突,我可待其两败俱伤。”
“若三方陷入长期胶着,则于我最为有利,可得最大发展空间!”
玄衍的策略,清晰、冷静,极具战略眼光。
它没有李农的激昂,也没有恒济的保守。
而是在承认现实困境的前提下,选择了风险相对可控的策略。
这是一条收益明确、且能最大化利用,当前时间窗口的道路。
殿内陷入了沉默,众人都在消化着,玄衍的谋划。
墨离阴恻恻地补充了一句:“‘鬼车’可全力配合,肃清东南。”
“并加强对慕容恪,以及阿提拉的监视与离间。”
冉闵的目光,在激烈争论的臣子们脸上扫过,最终定格在玄衍身上。
那狂躁的眼神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属于枭雄的、冰冷而理智的光芒。
第三幕:血诏定
争论持续了整整一夜,烛火换了一茬又一茬。
当第一缕微光透过窗棂,映照在冉闵坚毅而疲惫的脸上时,他终于做出了决断。
他缓缓站起身,高大的身影在晨曦中投下长长的阴影,声音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玄衍之策,老成谋国,深合朕心!传朕旨意!”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每一个字,都带着血的重量。
“一、即日起,大魏战略重心,全力转向东南!”
“以雷霆之势,扫灭司马道子残部,彻底廓清江东!”
“此战,由朕亲征!李农、董狰随驾!”
“靖难军王仲德、幽冥沧澜旅敖未,全力配合水陆并进!”
“限期三月,务必犁庭扫穴,不留后患!”
“二、擢升恒济为尚书令,总揽内政,褚怀璧辅之!”
“朕予你二人先斩后奏之权,加快田亩户籍清查。”
“安抚流民,督劝农桑,囤积粮草!”
“凡有阻挠新政、消极怠工、贪墨渎职者。”
“无论官职高低,背景如何,皆以叛国论处,立斩不赦!”
“朕不要过程,只要结果!”
“三、擢升玄衍为军师将军,参掌军机,总揽全局!”
“西线、北线防御,一应事宜,皆由玄衍协调处置!”
“墨离及其所属,全力配合玄衍,加强对敌情报搜集与隐秘行动!”
“四、各地军营,进入一级战备!加紧操练!”
“匠鬼营日夜赶工,打造军械,尤其是战船、水战器具!”
“尸农司……加大产出,朕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必须保证前军粮草无虞!”
“五、通告全军、各州郡!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
“有功者,重赏!有过者,严惩不贷!怯战、通敌、煽动民心者,诛九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汉障不臣土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汉障不臣土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