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绰克图台吉,正沉浸在势力扩张的喜悦之中。他的势力范围从最初集中在青海湖周边及河套地区,如同一只贪婪的蜘蛛,不断编织着自己的势力网络。去年,他通过军事行动击败土默特部后,势力更是如野火燎原般扩展至青海全境。
他自恃兵强马壮,根本不把明军放在眼里。在他看来,青海大草原,大军补给困难易守难攻,明军想要统治青海,简直是痴人说梦。然而,他却不知道,一场灭顶之灾正悄然降临。
杨嘉谟率领的一万五千人,在塔尔寺喇嘛的带领下,如鱼得水般穿梭在青海的草原与山谷之间。他们熟悉地形,行动迅速,很快就逼近了西宁城。
今年,绰克图台吉的野心如野草般疯狂生长。他站在青海湖畔,望着广袤的草原,心中盘算着向东进攻科尔沁部的宏大计划。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他必须先拔掉眼前的眼中钉——西宁卫。
西宁卫,这座始建于明洪武十九年(1386 年)的西北军事卫所,宛如一颗钉子,死死钉在青海河湟谷地,是河西走廊的重要屏障。其管辖范围广阔,涵盖青海湖、柴达木盆地及新疆南部部分地区,还兼辖塞外四卫,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绰克图台吉深知,只要西宁卫还在明军手中,他的东进之路就会受到严重阻碍。于是,他毅然决定发兵五千人,将西宁卫团团围住,誓要攻克这座坚城。
西宁卫的卫城呈正方形布局,四座城门均具备独特的军事防御功能。其中,西门因靠近游牧民族区域,设有双重瓮城,犹如一道坚固的防线,让敌人难以轻易攻破。
明朝通过土流参治、僧纲制度及茶马互市等一系列政策,强化了对边疆的治理。西宁卫不仅是军事管控的前沿,也是民族事务管理的重要枢纽,成为兼具军事与民族事务管理功能的战略要地。
卫所军户通过与土司通婚、领有土人等方式,逐渐形成了陈氏等兼具卫官与土司双重身份的边疆大族。这些家族在边疆地区扎根多年,对当地的地理环境、民情风俗了如指掌,是西宁卫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崇祯六年五月,绰克图台吉的五千人马如潮水般将西宁卫围得水泄不通。高原的游牧民族虽然不擅长攻城,但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对胜利的渴望,将西宁卫围得如同铁桶一般。
喜欢水煮大明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水煮大明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