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碾过最后一段土路,稳稳停在吉春火车站月台旁。
泥浆点子溅在锃亮的车门上,像甩不开的故土烙印。
秘书张建军抢先一步下车,利落地拉开后门。
他二十出头的身板挺拔如白杨,深色中山装不见一丝褶皱,自然的提过周秉昆那只半旧藤条箱时,亦步亦趋的跟在周秉昆身后,心情有些激动,终于回京城了。
“首长,这边。”张建军声音不高,侧身引路,目光锐利地扫过略显嘈杂的月台。
三个穿着同样深色制服的保卫人员无声散开,形成一个松而不懈的三角,将周秉昆护在中心,隔开往来人流。人群里投来敬畏或好奇的目光,大干部的待遇,在这吉春车站也是扎眼的存在。
绿皮火车喘息着停靠。张建军出示证件,列车长亲自引路,穿过车门,径直来到列车前部的软卧包厢。
包厢门拉开,内里洁净安静,四张铺位,下铺的深蓝绒布罩已铺展平整。
“首长,您这边。”张建军将藤条箱稳妥地塞进下铺底下,又接过保卫递上的暖水瓶和搪瓷茶缸——正是印着“为人民服务”的那个——放在小桌上
。他动作流畅,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周全,显然是极熟悉这套流程。
保卫人员迅速安置好随行的小件行李,两人留在包厢外过道肃立警戒,一人进入包厢对面下铺。
火车长鸣,缓缓启动。周秉昆靠窗坐下,窗外吉春低矮的房舍和灰蒙蒙的天空急速倒退。
张建军拧开暖水瓶盖,热水注入搪瓷缸,热气袅袅升起。
“您喝口热水,润润。”他将缸子轻轻推到周秉昆面前,“这一路得二十多个钟头,您歇着,有事叫我。”
他自己在对面下铺边缘坐下,腰背依旧笔直,从随身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安静翻阅。灯光下,他年轻的侧脸线条分明,透着一股将门之后的锐气与自律。
车轮撞击铁轨,发出单调而巨大的轰鸣。周秉昆闭上眼,光字片泥泞的道路、郑娟强忍泪光的脸庞、北疆呼啸的风沙与轰鸣的车间……无数画面在脑海中翻腾。
他睁开眼,拿起桌上那份张建军带来的最新经济信息,目光扫过那些冰冷的数字:龙国1236亿(含北疆特区)VS鹰酱1.2万亿、脚盆鸡3000亿。巨大的鸿沟如同冰冷的铁幕压下来。
火车在辽阔的华北平原上奔驰了一夜一日。
当暮色再次笼罩大地时,窗外稀疏的灯火逐渐变得稠密,最终连缀成一片浩瀚灯海。北京站到了。
月台上灯火通明,空气里弥漫着煤烟与人群的气息,却自有一股肃穆。
张建军率先拎着藤条箱下车,目光如电,迅速锁定站台远端。
两名穿着灰色中山装、干部模样的人正快步迎上来,身后跟着车站工作人员。
“周司长!一路辛苦!”为首的中年人笑容热络,远远伸出手,声音洪亮,
“欢迎欢迎!我是计委办公厅副主任,李达。余主任特意嘱咐,一定要安全、顺遂地把您接上!”
他用力握住周秉昆的手摇了摇,又转向张建军,笑容里带着熟稔,“建军同志,又见面了!”
“李主任好。”张建军微微颔首,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一行人穿过特殊通道,站外广场上,一辆线条厚重、通体漆黑的“奔驰”轿车静静停泊,车头立着醒目的“奔驰“星徽,在站前昏黄的灯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泽。
在这个满眼老“上海”和“伏尔加”的年代,它无声地彰显着非同寻常的地位与使命。司机早已肃立门边。
车子无声地滑入京城夜色。街道比吉春宽阔许多,路旁多是苏式风格的灰砖楼房,间或闪过几座巍峨的古建筑剪影。
行人大多骑着自行车,蓝灰的衣装在路灯下汇成流动的暗河。车内异常安静,只有引擎低沉平稳的运转声。
周秉昆望着窗外飞逝的陌生街景,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放在膝上的藤条箱粗糙的藤条表面。
车子驶入一片庄严静谧的区域,最终停在一座有军人站岗的四层灰色大楼前。门楣上悬挂着巨大的国徽。
“周司长,今晚您就住计委招待所,条件还算过得去,就在大院里头。
您先好好休息,明天上午九点,余主任在1号楼大会议室为您开欢迎会。”李达副主任亲自将周秉昆送至招待所房间门口,笑容可掬地告辞。房间宽敞整洁,暖气充足,有独立的卫生间,条件远胜吉春家中。
次日清晨八点五十。1号楼大会议室。厚重的木质大门紧闭,门外走廊异常安静,只有皮鞋踏在水磨石地面上的轻微回响,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
张建军低声道:“首长,这边。”他替周秉昆推开沉重的门扉。
会议室内部空间高阔,光线明亮。一张铺着墨绿呢绒台布的长条形会议桌占据中央,桌后已坐满了人。
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烟味和纸张油墨的气息。周秉昆踏入的瞬间,所有目光齐刷刷地聚焦过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人世间之周秉昆的善良永不妥协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人世间之周秉昆的善良永不妥协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