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都皇宫的大殿里,鎏金的龙椅旁多了个紫檀木的座椅,这是窝阔台特意让人打造的,专门给皇太孙忽必烈坐。自从立了忽必烈为皇太孙,窝阔台就常把他带在身边,处理政务时让他旁听,商议军事时让他发言,活像个“贴身小助理”,惹得大臣们私下里都笑称,这是“老皇帝带新徒弟,手把手教治国”。
这天一早,大殿里就聚满了大臣,连驻守西域的速不台、镇守中原的孛鲁都特意赶回中都,窝阔台要召集众人商议“疏通运河”的大事。中原地区自从归了大蒙古国,农田开垦得越来越多,可黄河、淮河一带的运河年久失修,一到雨季就泛滥,冲毁农田不说,还让粮食运输成了难题。
窝阔台坐在龙椅上,指了指地图上密密麻麻的河道,开口道:“咱们统一中原也有好几年了,老百姓种地的积极性上来了,可这运河堵得跟咱们草原上的羊圈门似的,粮食运不出去,雨水排不出去,再这么下去,老百姓该有意见了。今天叫大家来,就是想商量下,怎么把这运河疏通好,让水流通畅,粮食好运,老百姓的日子也能更安稳。”
话音刚落,户部的官员就站了出来,皱着眉头说:“陛下,疏通运河可不是小事啊!黄河、淮河这两段,光是清淤就得几十万民夫,还得买工具、备粮草,算下来得花不少银子,国库现在虽然充盈,但一下子拿出这么多,怕是会影响其他地方的开支。”
这话一出,大臣们都纷纷点头,谁都知道疏通运河是好事,可一提到“花钱”“征民夫”,大家就犯了难,毕竟之前打仗已经耗了不少人力物力,要是再大规模征调,怕老百姓吃不消。
速不台也开口道:“陛下,西域那边刚稳定下来,我手下的士兵还得盯着中亚的小国家,要是从西域调民夫过来,怕西域会出乱子;中原这边,孛鲁将军还要防备南宋的残余势力,民夫征多了,种地的人少了,明年的收成怕是会受影响。”
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了半天,也没拿出个靠谱的主意,大殿里的气氛渐渐变得沉闷起来。窝阔台叹了口气,转头看向坐在旁边的忽必烈,笑着说:“忽必烈,你跟着听了半天,也说说你的想法,不用怕说错,就当是练手了。”
众人的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到了忽必烈身上,此时的忽必烈已经二十出头,长得高大挺拔,眉眼间既有拖雷的勇猛,又有窝阔台的沉稳,这些年跟着木华黎学政务、跟着博尔术学军事,早就不是当年那个只会跟在伯父身后的少年了。
忽必烈站起身,对着窝阔台躬身行了一礼,然后走到地图前,指着黄河和淮河的交汇处,开口道:“伯父,各位大人,我觉得疏通运河,不一定非要‘全面开花’,咱们可以先挑最要紧的地方下手,既省人力,又省银子。”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黄河下游的开封到徐州段,还有淮河的淮安到扬州段,这两段运河最堵,也最影响粮食运输和排水,咱们先集中力量疏通这两段。至于民夫,不用从西域调,也不用强行征调中原的农民,可以让各地的囚犯、还有之前南宋的残余士兵来干活,给他们发粮食,要是干得好,囚犯可以减刑,士兵可以编入后备军,这样既解决了民夫的问题,又能稳定人心。”
大臣们听了,都眼前一亮,之前大家都想着“征民夫”,却忘了还有囚犯和残余士兵这股力量,既不用麻烦老百姓,还能让这些人“改过自新”,简直是一举两得。
忽必烈又接着说:“还有银子的问题,除了国库拿出一部分,咱们还可以让中原和南宋地区的商人捐钱,告诉他们,运河疏通后,粮食和货物运输更方便了,他们的生意也能更好做,捐钱多的商人,可以给他们免几年的赋税,或者授予他们‘荣誉商户’的称号,让他们有面子,也愿意捐钱。”
“好!好主意!”窝阔台一下子就坐直了身子,拍着龙椅扶手说,“忽必烈这想法,比咱们这些老骨头想得还周全!既不用折腾老百姓,又能解决人力和银子的问题,还能稳定人心,真是个好办法!”
木华黎也笑着说:“陛下,皇太孙这几年进步太快了!不仅懂政务,还懂民心,知道老百姓最怕什么,最需要什么,有先帝和睿宗的风范,以后肯定能成为一个好皇帝!”
大臣们也纷纷附和,对着忽必烈称赞不已,之前还有些大臣觉得,忽必烈年纪小,没什么经验,现在一看,人家不仅有想法,还很务实,比不少老臣都强。
忽必烈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伯父,各位大人,我也是跟着伯父和各位大人学的,要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多指点。”
“谦虚是好事,但也不用太谦虚!”窝阔台笑着说,“就按你说的办!木华黎,你负责安排各地的囚犯和残余士兵,给他们分配任务,保证他们的粮食供应;耶律楚材,你负责联系商人,制定捐钱的奖励政策;孛鲁,你负责在中原地区巡查,防止有人趁机作乱,保障疏通运河的顺利进行;速不台,你先回西域,等运河这边稳定了,再派人支援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天悦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天悦小说网!
喜欢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