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农机厂的人常看见个奇怪的组合:叶辰背着旧传感器在地里爬,李怀德蹲在废品堆里拆零件,小郑抱着个旧电脑在雪地里敲代码。他们的“实验室”就在车间角落,用木板隔出块小空间,墙上贴满了从老乡那收集的“土经验”:“柴油里掺点煤油,冬天好启动”“发动机过热时,浇点井水比风扇管用”……
有天夜里,秦淮茹来送晚饭,看见他们正围着台旧发动机争论。叶辰拿着个搪瓷缸,往缸体里倒柴油,说要测试不同标号燃油的燃烧效率;李怀德举着个火把,非要试试“缸内预热”的土办法;小郑则在旁边紧张地记数据,生怕火把把机器点着了。
“你们这是搞研发,还是耍杂耍?”秦淮茹又气又笑,把棉大衣往叶辰身上披,“王大爷让我带句话,他年轻时跟老技术员学的,发动机就像牲口,得知道它啥时候渴、啥时候累,光靠蛮力不成。”
叶辰心里一动,突然放下搪瓷缸:“对!得给发动机加个‘智能监测’系统,就像给牲口挂个铃铛,不对劲了能及时提醒。”他抓起笔在纸上画起来,“用最简单的传感器,监测水温、油压、转速,超标了就报警,老乡们一看就懂。”
雪下了又停,试验田的冰化了又冻。他们的“土实验室”里,零件越堆越多,数据本写满了三本,墙上的“土经验”贴成了片。有次王主任来视察,看见叶辰正用筷子比划连杆运动轨迹,忍不住打趣:“你们这哪是研发发动机,是在给土地写情书呢。”
叶辰抬头笑了,镜片后的眼睛亮得很:“差不多。得让发动机懂土地的脾气,土地才会待见它。”
春分那天,试验田的冻土彻底化了,踩上去能陷进半只脚。叶辰他们把攒了两个月的数据汇总,画出第一版发动机设计图。图纸上的发动机不算先进,甚至有点“土气”——没有复杂的电子控制系统,却有个硕大的空气滤清器,专门对付山区的灰尘;油箱上加了根加热棒,冬天能给柴油“取暖”;最显眼的是个用废铁片做的防护板,护住容易磨损的活塞侧——那是照着李怀德拆的旧缸体改的。
“这就是咱的‘丘陵专用发动机’?”小郑摸着图纸,指尖有点抖。
“还不算。”叶辰往图纸上哈了口气,用袖子擦了擦,“得等王大爷他们说好,才算。”
窗外的阳光穿过车间的天窗,落在图纸上,把那些歪歪扭扭的线条照得透亮。研发前期的日子,就像这初春的土地,看似沉寂,底下却藏着股劲,正一点点往深处扎——扎进数据里,扎进经验里,扎进那些盼着好机器的人心窝里。
叶辰知道,离真正造出发动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会有无数次失败,无数次争论,无数个不眠的夜晚。但只要这股劲还在,只要还能听见土地的声音,就总有一天,他们的发动机能在这片坡地上,跑出属于自己的节奏。就像王大爷说的:“慢不怕,稳当最重要。”
喜欢四合院:从工伤开始的逆袭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四合院:从工伤开始的逆袭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