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和六年,三月。
开春。
三十万铁骑大规模调动。
董灼。
他全部的兵马。
历经洛阳的繁华。
还拿得动刀吗?
...
惊闻噩耗。
徐州牧陶然,突发恶疾,去世。
徐州群龙无首。
趁此时机。
中原大地,战火重燃。
所有人都以为,曹孟会趁机攻打徐州。
没想到,曹孟直接扭头,发起豫州战役。
二十万兖州军倾巢而出,直指豫州。
豫州牧李阳,率军二十万迎战。
李阳无奈,孤木难支。
只能独自面对曹孟。
并向徐州继承人,接连求援。
只是,徐州继承人迟迟未定。
徐州长公子陶彭与徐州二公子陶渊闹得不可开交。
正陷入内乱。
双方争执不下。
徐州军政陷入瘫痪,根本无法响应李阳的求援。
李阳见徐州迟迟未有动静,心中焦急。
他召集诸将商议。
“曹孟大军来势汹汹,徐州内乱,无法援我。如今,只有孤军奋战,诸位可有良策?”
谋士诸葛青建议:“主公,曹孟此战意在速战速决,我军不可与其正面硬拼。”
“不如坚守要地,拖延时间,待其粮草耗尽,再伺机反击。”
李阳点头:“也只能如此了。”
“诸葛,你说,该如何布防?”
诸葛青是他刚招揽的名士。
诸葛开口,讲述许多。
....
豫州牧李阳在诸葛青的建议下。
决定采取“北重南轻、扼守要冲、纵深联动”的防御策略。
以应对曹孟的二十万大军。
他立即召集诸将,布置防御任务。
诸葛青手指点划,详细讲解防御部署:“主公,我军应以陈郡、颍川为核心,这两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作为我军的中枢。”
“陈留西部和汝南北部为前沿,需派重兵把守,阻止曹孟大军南下。”
“谯县为后方,确保后勤补给。”
李阳点头:“传令下去,全军按照此策布防,务必严阵以待!”
李阳派大将刘祥率五万精锐驻守陈留西部。
大将王庭率五万精锐驻守汝南北部。
这两地是曹孟大军南下的必经之路。
李阳下令:“务必死守,不得有失!”
刘祥与王庭齐声应道:“末将遵命!”
李阳亲自率五万大军坐镇陈郡。
派大将赵均率五万精锐驻守颍川。
...
曹孟率二十万大军直扑豫州。
“李阳此举,不过是困兽之斗!”
曹孟召集众将。
“李阳虽布防严密,但其兵力分散。”
“前沿兵马刘详部较为薄弱。我们不必与其主力硬拼,只需先攻刘详,将其主力调出,再一举歼灭!”
谋士陈贾点头附和:“主公高见!刘详部驻扎在陈留西部,远离李阳主力。我们可先攻刘详,迫使李阳出兵救援,再在匡亭设伏,一举击溃其主力!”
曹孟当即下令:“传令全军,兵分两路!一路由我亲率十万大军,进攻刘详。”
“另一路由夏侯虎率十万大军,埋伏在匡亭,伏击李阳主力!”
曹孟率十万大军直扑陈留,刘详部兵马不过五万。
仓促应战,很快便陷入劣势。
刘详急忙向李阳求援:“主公,曹孟大军来势汹汹,我军难以抵挡,请速派兵救援!”
李阳接到消息,心中大急。
他召集众将商议:“曹孟进攻刘详,显然是想要逼我出兵救援。若我不救,刘详必败。”
“若我救,恐怕正中曹孟下怀。诸位有何良策?”
谋士诸葛青建议:“主公,曹孟此计意在调虎离山,我们不可轻举妄动。”
“不如派一支精锐轻骑,佯装救援刘详,实则设伏反击,打曹孟一个措手不及!”
李阳沉吟片刻。
最终摇头。
“曹孟此人狡猾多端,恐早有防备。刘详乃我麾下大将,不可不救!传令下去,全军出动,救援刘详!”
李阳集结十五万大军。
防线形同虚设。
各部兵马又被调回。
诸葛青见状,大吃一惊。
“主公怎能如此?”
“如此一来,我们之前防线部署,又有何意义!”
李阳摇头。
率主力大军匆匆赶往匡亭,意图救援刘详。
然而,曹孟早已在匡亭设下埋伏。
当李阳大军进入匡亭时,夏侯虎率领的十万伏军杀出。
李阳大惊。
曹孟率军从后方包抄,与夏侯惇前后夹击,李阳军大乱,死伤惨重。
李阳奋力拼杀,终究寡不敌众。
他率五万残部突围而出,向封丘方向撤退。
曹孟并未给李阳喘息之机。
率军一路追击。
将李阳残部包围在封丘城内。
李阳在城内坚守,但兵力不足,粮草匮乏,形势岌岌可危。
曹孟召集众将商议。
“计将安出?本州牧没时间在这跟他耗着。”
陈贾起身献策。
“李阳困守封丘,已是强弩之末。我军不必强攻,只需引渠水灌城,便可迫使其投降!”
曹孟大喜。
点头:“封丘地势低洼,若引渠水灌城,必能迅速瓦解敌军士气!”
曹孟当即下令,命士兵挖掘渠道,引水灌城。
不久,封丘城内一片汪洋,李阳军士气崩溃,纷纷投降。
李阳见大势已去,心中绝望。
他站在城头,望着城外曹孟的大军,长叹一声:“我李阳一生征战,未曾想今日竟败于此地!天意如此,夫复何言!”
说罢,他拔出佩剑,自刎而死。
李阳的死讯传遍全军,豫州军彻底崩溃,曹孟乘势攻入封丘。
很快,豫州全境陷落。
天下大势。
曹孟拿下豫州,势力大增。
徐州内乱,群龙无首。
沈今安稳坐河北四州,静观天下之变。
董灼三十万铁骑虎视眈眈,意图东进。
割据之势,逐渐明朗。
喜欢弑兄杀父,我登上大位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弑兄杀父,我登上大位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