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击溃千余人,并趁胜追击,想越过界桥。
但公孙瓒严守界桥。
不过公孙瓒并无强弩。
因此再次被曲义的强弩所败。
曲义一路追击,直到公孙瓒的军寨驻地前才有序退去。
袁绍在后军,得知曲义仅凭不到二千人便击败公孙瓒。
于是下令后军追击。
自己则缓缓前进。
身边只有数百大戟和数十强弩防范。
离界桥尚有十里。
听说曲义已经获胜,攻到公孙瓒驻地前。
于是放下心来,下马卸鞍,让人与马一同休息。
但这时危险突发。
公孙瓒那逃逸的左右骑兵突然出现在袁绍身边。
箭如雨下。
袁绍遇敌,审配赶忙拉住袁绍,一同退入边上里聚矮墙。
袁绍从来没有这般狼狈,吃过这等大亏。
他猛地将头盔掼落地上。
大声对着身边亲卫说道:
“大丈夫岂能如此憋屈,我宁可冲上前战死,也不愿躲在这墙后偷生。”
“难道一直这样躲着,就能换来活命的机会吗?”
“大家是否愿意跟随我,与我一起冲杀?”
众人被袁绍激情所动。
一起大呼:
“必胜!”
“必胜!”
“必胜!”
鼓舞完士气。
袁绍便指挥由大戟士护卫强弩。
由强弩应战骑兵。
所幸公孙瓒的骑兵并未认出袁绍。
见一时吃不下这支残军。
于是便渐渐往后退去。
直到曲义退回,袁绍这才脱离危险。
界桥之战。
袁绍以劣势兵力,尤其是以强弩和步兵配合有利地形,打赢打退公孙瓒。
虽然并未给公孙瓒造成重大损失。
但却也阻滞公孙瓒进一步侵蚀袁绍的地盘。
同时也鼓舞了袁绍集团。
公孙瓒见首战失利,士气已失。
于是率兵后撤。
但公孙瓒又岂是能就此认输之人。
撤退期间,他开始谋划下次与袁绍的战斗。
他招来麾下询问后续对应之策。
长史关靖建议:
“袁军首战获胜,必然会轻视我军。”
“正所谓骄兵必败。不如诱敌深入。”
公孙瓒有些疑惑,问道:
“如何做呢?”
关靖想了想,慎重地回答:
“一来派行人文则西入太行,与董并州和谈。”
“不求能与之结盟,但能令其两不相帮,便是得利。”
“二来收缩兵马,后撤至将军封地蓟县。”
“袁军见我方后撤,必然会安排兵马接收沿线诸县。”
“他们原本兵力就捉襟见肘,这样一来,追击的兵力更加有限。”
“我方在蓟县以逸待劳,待其兵疲,再发起雷霆一击。”
“由渤海郡守范断其后路,我军趁势收复袁军所占诸县。”
“到时定能立不世之功。连通南北直到齐地。”
众人经过讨论。
觉得关靖的谋划可行。
于是按此执行退至蓟县。
而另一方面,袁绍所设的棋子。
柏人县令董昭近来十分不安。
他对董先黑山师在短时内可以派出十余营东出,十分诧异。
他知道太行是董先的地盘。
他也知道中山、钜鹿、常山也是董先的地盘。
他还知道南匈奴于扶罗和呼厨泉听从董先的号令。
但他没想到,太行中黑山师随便一拉,便有数万兵马。
光靠柏人一县,恐怕无法扭转大局。
于是董昭向袁绍密信通报这一情报。
他想让袁绍尽早有所准备。
避免双方撕破脸皮时,袁绍吃亏。
自己曾是司马直麾下。
但却转投袁绍。
袁绍若是吃亏。
自己自然没好果子吃。
袁绍当前最迫切的敌人是公孙瓒。
他不想明着与董先交恶。
但董昭说的也有道理。
他不能没有后手。
于是他暗令董昭。
利用柏人深入太行、常山、钜鹿的地理优势。
暗中做事。
看看有无可乘之机,有无可拉拢之人。
眼下公孙瓒正在撤军。
袁绍自然要发挥痛打落水狗的精神。
他见猎心喜。
让部将崔巨业率军追击。
一路北上,直到故安。
但崔巨业率数万兵马久攻故安不下。
他这才知道中了公孙瓒的计策。
公孙瓒让人将崔巨业拖在故安。
然后排兵布阵。
令公孙范截断袁军退路。
再由公孙瓒亲率主力围剿崔巨业。
崔巨业无奈只能退军。
在巨马水被公孙瓒三万步骑阻击。
死者近万。
接着公孙瓒又一路往南,沿途攻城掠地,直到平原。
重新又将南北连为一线。
实现关靖战前所谋的战略意图。
至此,公孙瓒兵力疲乏。
也需休养生息。
这才作罢回军。
公孙瓒战胜袁绍。
并控制平原。
这也令公孙瓒直接与兖州接壤。
于是公孙瓒告诉刘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并汉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并汉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