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为自己保留颜面
《东汉书·灵帝纪》:……中平六年,夏四月,丙辰,帝崩于南宫嘉德殿,年三十四。戊午,皇子辩即皇帝位,年十七。尊皇后曰皇太后,太后临朝。大赦天下,改元为光熹。封皇弟协为渤海王。后将军袁隗为太傅,与大将军何进参录尚书事。时上军校尉蹇硕谋欲立渤海王协,发觉,下狱死。……
司隶的人谁也没想到。
曾经人流涌动,风光无限的董氏综合经营场所。
再一次人去楼空。
门前高挂的,依然是:
“东家有事,歇业整改。”
很多人不解。
但很多人也能理解。
因为有些人在自己的里聚周围。
见到了董氏货郎。
他们三三两两。
有的以诙谐逗趣吸引。
有的神志紧张保护。
有的则卖力推销。
总之,化整为零。
未尝不是一条新路。
董氏集团内有人离开雒阳。
也有人进入雒阳。
王政率领一队人马进驻北邙山房阿强租下的那一万亩山林中。
北邙山除了让天子北郊祭祀黑帝之外。
其本身就是一个墓园。
所以当年房阿强才能租山地,支持朝廷的建设。
经过十年的努力。
这里面什么都是现成的。
王政也不需要做什么。
只需要等待时机。
等待少主董先给他们的指示。
这次王政带来的人,不只有鹰鹞营的人。
还有黑山师的杨凤,和四海四营的虞翻。
他们组成临时工作组。
负责协调三个单位的工作。
虽然任务不同。
但在雒阳期间,都归王政制约。
这是先锋军的指令。
谁也不敢不从。
这就是在各师之上设增军来协调的好处。
以前虽然也有,比如董固。
但不是同一个系统,了解不多。
或者同样级别,凭啥要听你的。
总有些不服气。
现在有一个总协调的人。
避免各自单位互不隶属的矛盾。
其实大家都知道董先的心思。
有资格,能就任首届先锋军管理团队的人就那么几个。
心照不宣而已。
只是董先在等考核结果。
正所谓名正言顺。
考核出来,成绩摆在面前。
才能让大家心服口服。
董卓也收到两条消息。
一条来自举主袁隗。
一条来自兄弟董旻。
消息内容都是一样。
天子刘宏,病危。
兵驻河东,勿动。
董卓看完,将密信放在火中。
看着它燃尽成灰。
眼神专注又残酷。
雒阳之中也不都是如此严肃。
还有一群快乐的小兄弟。
刘备和张飞正在曹操军中厮混。
尤其是刘备,一手顾应剑法。
让人不得不佩服。
而曹操呢,他带着自己的兄弟夏侯惇和夏侯渊。
三人还在军帐中闲谈朝中大事。
对了,今天训练完后要马上回家。
卞夫人在家等着。
家中还有一些跟随他从谯县来到雒阳的族人。
虽说曹操已经是典军校尉。
但哪个朝代不是这样。
京师的大官多如牛毛。
虽是校尉。
那又怎么样呢?
说不定隔壁邻居,还曾就任三公九卿呢?
董先收到刺史丁原的书信。
意思很简单。
丁原赴朝廷述职。
这并州之事。
就暂时交给自己这个别驾从事负责。
拿着盖有并州刺史印信的书信。
就好比是一块沉甸甸的石头。
董先知道,历史的时间节点已到。
于是整理行装。
他要先回一趟灵丘。
同时让李弘、成、武。
向四方传书。
犹如中平元年前一样。
董氏集团再次进入严肃阶段。
但这次下发的不是歇业整改家令。
而是董氏动员家令。
第一条,便是沙汰人员,去留自由,区分你我,杜绝摇摆反复之人。
董先要留下的是那些始终如一,愿意信任自己的人。
有限的资源也要向这批忠诚的人倾斜。
第二条,就是转移老弱妇孺,南到珠崖儋州岛,北到太行山与灵丘。
各郡所有避难土楼坞堡,只留下十八岁到四十岁的男人。
并适当留些百工匠人和医匠用于修缮和医疗防疫。
家中仅一名男丁,全家撤离。
家中有兄弟二人,兄留弟撤。
家中父子皆全的,父留子撤。
这条是让守护土楼坞堡的人能少些家庭牵挂,专心守护家园。
第三条,以避难土楼坞堡为中心,各地综合经营场所为补充。
以铺面坐贾为辅,货郎行商为主。
以集体机动行商,来规避损失,并调查情报。
特殊商品,要求先下订,凭订单生产,并要求客户自取,减少风险。
董先需要一支更加灵活机动的情报刺探队伍。
能有什么比行商来得更有利,更便捷,更不引人注目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并汉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并汉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