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我从未亲眼目睹过姥爷的母亲,但从姥姥的描述中,我能想象到她必定是位美丽动人、气质高雅的女性。据说,这位苏联女人与姥爷一共育有六个孩子,当他们返回国内时,却只带回了两个孩子,而这两个孩子后来的命运也充满了波折和戏剧性。这种命运的安排仿佛是上天的恶作剧,让人不禁感叹人生的无常。
在姥爷的父亲即将启程去苏联务工的那几日里,家中的长辈们为他操办了一场婚姻大事。原来,这是一桩娃娃亲,女方是一个与他家世代联姻的家族中的小姐。然而,姥爷的父亲却对此坚决反对,并拒绝结婚。尽管如此,婚礼仍按照传统仪式举行,在拜堂之后,姥爷的父亲趁夜悄然离去,踏上了前往苏联的旅程。他们之间并没有实际的夫妻关系。
那时,我不禁好奇地询问姥姥:“那位与姥爷的父亲拜堂的女子,是不是长得不够漂亮呢?不然姥爷的父亲怎么会如此不喜欢她呢?”姥姥回答道:“实际上并非如此,相反,她是个极其美丽、知书达理的女子。她出身于富贵之家,后来虽然清朝灭亡,家道中落,但她家的祖产依然丰厚,生活十分富裕,可以算得上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富户人家。”女人从小就饱读诗书,落落大方,所有贵族小姐的特质她都具备,总是梳着晚清时候的发髻,后面插着一个金簪子,簪子上坠着硕大的流苏。因为不是汉族,所以不曾裹脚,但坐在椅子上的时候,脚总是锁起来,被前裙摆挡在后面,好像悬空一样。说话很慢,而且非常客气,用姥姥的话说就是满嘴老话,旧话,不好懂。
姥爷的父亲远渡重洋来到前苏联务工,他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凭借着聪明才智和乖巧伶俐,很快赢得了工厂老板——那些老资本家们的青睐。仅仅用了一年时间,他就从一名普通的小工晋升为负责中国与苏联沟通的重要人物之一,收入也随之大幅增加。他娶了一个苏联女人,并在哈巴罗夫斯克购买了两处豪华别墅,这在当时可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然而,多年以后,当我踏上哈巴罗夫斯克这片土地,去寻找那传说中的别墅时,眼前的景象让我目瞪口呆,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不禁感叹道:“当年的别墅和我们现在差距这么大吗?”其实简单来说,这里就是一个很大很大的院子,里面有一座独栋小楼。这座小楼里共有七八个房间,有着可以容纳二十多人一起聚餐的大客厅。餐桌确实很大,呈长方形,给人一种宽敞而豪华的感觉。
特别具有前苏联特色的是壁炉和挂毯,它们展示了独特的苏联艺术风格和文化氛围。此外,还有那闪亮亮的银器茶具,整面墙的各式白酒、伏特加以及红酒。这些物品无不展现出那个时代的奢华与精致。
走进厨房,我看到餐柜上摆放着许多大列巴和红肠,还有数量众多的俄式餐具。这些美食让人垂涎欲滴,仿佛能够闻到它们散发出来的诱人香气。
然而,当我亲眼看到这一切的时候,我却没有很深的代入感,无法想象姥爷的父亲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场景。这一切对我来说似乎都是那么陌生,仿佛与我的生活毫无关联。但我知道,这就是历史的痕迹,它承载着过去的故事和记忆。但是当走到厨房最里面时,我惊讶地发现了一口下潜式大灶台,这简直就是东北典型的家用大锅啊!现代通常称之为大铁锅。一提到铁锅炖大鹅,大家应该就能够想象出它的模样了吧。我去时已经是90年代末期,这个地方住着姥爷的六弟,也就是姥爷父亲最小的儿子。他同样是一名铁路工程师,出生在前苏联,后来被带回哈尔滨接受教育并成长。在当时伪满洲国灭亡、铁路交接整改之际,他正好高中毕业,于是跟随父亲回到了哈巴罗夫斯克。而我的姥爷则决定留在哈尔滨铁路局工作,并没有随他们一同返回。姥姥曾经告诉我,姥爷年轻时非常励志,一直怀揣着一个伟大的梦想:要修建我们国家自己的铁路,并创立属于我们自己的信号系统。这个梦想伴随了姥爷一生。
当日本无条件投降的那一年,姥爷正好 18 岁。那时,他刚刚从国高毕业,踏入哈尔滨铁路局工作。年轻的姥爷亲眼见证了这里发生的所有变化。而就在这年,姥姥也刚好满14岁,他们喜结连理。姥爷和姥姥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们经历过那个特殊时期的动荡与变革,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他们用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姥姥会经常给我讲起那个年代的一些事情,每一次讲述都像是打开一扇通往过去的窗户,让我能够透过时光的缝隙,窥探到清末到解放前的社会百姓万象。这些故事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展现在我的眼前,令我不禁为之动容。
那是 1933 年,姥爷只有六岁。他的父母带着他的二哥和三哥从哈巴罗夫斯克回到了国内。这次回国的原因很简单——姥爷的爷爷去世了,他们要赶回来奔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走出抑郁的夜晚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走出抑郁的夜晚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